休闲与审美: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浙江大学学报.PDF

休闲与审美: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浙江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休闲与审美: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浙江大学学报

第 卷第 期 浙 江 大 学 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35 6 Vol.35 No.6 年 月 ( ) 2005 11 JournalofZheian Universit HuL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Nov.2005 j g y 主题研究:中国休闲经济与文化 编者按:通常,人们心目中的“休闲”是劳作之余的闲暇消遣,从事一些轻松愉悦的活动,起到休养身心的 作用。而事实上,“休闲”有着丰富的内涵:休闲既是一种生活观念,是对安宁自由的心灵期待,表达了人们对生 活质量的追求;休闲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的生活从单一贫乏转入丰富多样的具体表现。所以,“休闲”的 涵义是多层次多向度的,它不仅仅是物质的、身体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它的深刻意义在于追求和达到一种 理想的人生境界,达到社会、经济、生活和精神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并不能自然达到,需要社会经济的协 调发展,生活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更需要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其间,休闲学的理论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这里发表的一组论文,从文化、审美、社会、经济等不同视角进行探讨,既有哲学思辨,也有实证研究,在某种程 度上展现了休闲学丰富的研究维度和广阔的学术空间。 本栏目由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供稿,该中心是由世界休闲组织( )、浙江大学、杭州市政府 WL 和宋城集团联合发起组建的研究与教育机构,是世界休闲组织在亚太地区的学术代表机构,集聚了国内外休闲 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以推动现代休闲理论发展和休闲事业人才培养为己 任。本栏目特邀“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庞学铨教授担任栏目主持人。 本栏目特约主持人:庞学铨教授 休闲与审美: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 潘立勇 (浙江大学哲学系,浙江 杭州 ) 310028 [摘 要]休闲是人的理想生存状态,审美是人的理想体验方式。休闲之为理想在于进入了人类的 自在生命领域,审美之为理想在于进入了生命的自由体验状态,两者有着共同的前提与指向,审美是休 闲的最高层次和最主要方式。在中国,儒家的“曾点之乐”、道家的“逍遥游”、佛家的“林下风流”、理学家 的“浑然天成”与“无入而不自得”,均表达了休闲的理想,也蕴涵着审美的境界;在西方,从亚里士多德、 马克思直到海德格尔,无不把休闲和审美作为理想人性及生存状态的表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 收入的提高、国人自由支配时间的日益充裕,休闲与审美将愈益成为人们的日常理想生存状态。而休闲 较之审美,更是切入了人的直接生存领域,使审美境界普遍地指向现实生活。 [关键词]休闲;审美;自在生命;自由体验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F590 A 1008 942X 200506 0005 07 - - - 休闲与审美之间有内在的必然关系。从根本上说,所谓休闲,就是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 状态,自在、自由、自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休闲的这种基本特征也正是审美活动最本质的规定性, 可以说,审美是休闲的最高层次和最主要方式。我们要深入把握休闲生活的本质特点,揭示休闲的 内在境界,就必须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思考;而要让审美活动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