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生物多样性资讯机构GlobalbiodiversityInformationFacilityGBIF
4. 我國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
(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GBIF) 的意義與方向
「生物多樣性公約」中第十七條即為資訊交流,其行動方案第四十六條即為要求各國政府需建立生物資訊區域中心或交換中心,蒐集整理本國生物多樣性資料,再透過國家節點(national node)之窗口與全球其他國家之資訊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與分享。促進生物多樣性之研究、教育、保育與永續利用。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GBIF)於焉成立,目前儼然已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整合的中樞機構。台灣在GBIF成立之初即已由國科會代表簽約加入為附屬會員,現正爭取加入投票會員。
台灣雖然土地面積不大,但卻擁有異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特有生物種類亦多,地位重要。如何妥善管理及運用這些資源,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生物多樣性基本資料庫,加速推動資料之數位化典藏,資料庫之整合及上網,建構國家生物多樣性的資訊網站。行政院於2000年所通過之生物多樣性行動方案中亦將整合及建構台灣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及資訊網列為首要之工作。
參與GBIF之目的即在完成行動方案中之任務,需在極短的期限內完成現在資料之整合,具高度挑戰性與困難度。所幸中研院過去在國科會之支助下已進行「建構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NET)之計畫兩年已完成2/3之台灣專家及物種名錄資料庫之建置。又在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之支助下,生物多樣性資料之後設資料(metadata),GIS,系統管理等整合平台已有相當基礎。接著需要去查明,協調,並設法整合國內各機構,或各研究室或民間所建立之各類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將其中之資料利用物種作聯結(primary key)去擷取各資料庫內該物種之資料來作整合,呈現於共同網頁上,或利用GIS去搜尋不同資料庫中之空間分布資料等等,而不僅只是作網站之聯結或是圖表文字之轉貼而已。亦即本計畫之目的是希望作到真正的整合,故計畫初期會偏重技術層面之工作,去協助各資料庫或其他六大領域資料之數位化,訂定資料庫格式,提供整合服務,如metadata,GIS,系統管理,聯合目錄,以及國家網站(TaiBIF)之建置與維護。並與國際GBIF,GTI,BioNet-International,Species 2000等國際資料庫密切合作交流。
參與GBIF的計畫可視為國家推動生物多樣性計畫之總計畫,用來建置國家網站及協調整合國內已有之各類資料庫,並作為國際合作交流之橋樑。此外本計畫亦將延續過去TaiBNET已完成之階段性工作,再繼續蒐集及更新專家名錄、物種名錄,增加各類型值得典藏之類位資料,並在四年內將動植物誌編撰之物種分類資料納入,以及將政府各部會各機構,或學界民間所建置具正確性及一定品質之生物多樣性資料庫予以納入逐步完成整合工作。
● 研究計畫背景及目的
生物多樣性工作是二十一世紀全球重大議題之一,亦是人類永續發展之基礎,而目前全球生物多樣性卻在快速消失中,故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後,迄今已有184個國家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並積極展開其保育與永續利用之工作。公約中之第十七條即為資訊交流,行動方案之第四十六條即為要求各國政府需建立生物區域資訊中心或交換中心,設置網路,積極蒐集、分類、整理、保存各國之生物性資料,再透過交換機制使各國生物多樣性之資訊可與全球其他國家相互分享,促進生物多樣性之研究、教育、保育與利用等工作。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即為配合推動此一工作而於2001年3月正式成立。兩年半來已有23個投票會員,46個附屬會員,幾乎涵蓋所有目前國際上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或資訊網最重要的計畫或機構在內。台灣目前也已利用經濟體之名義加入為附屬會員,目前正申請加入為投票會員中。
「生物資訊學」係指為貯存、運用及交換快速累積的龐大生物資料所展之工具及技術,由於基因庫之研究及電腦科技的快速發展,生物資訊乃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新興產業及科學之一。但生物資訊除了基因資料之整理分析外,也包括更龐雜在物種及生態系(棲地)層次上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又被稱為「生物多樣性資訊學」”Biodiversity Informatics”,以與目前被基因資料庫所先佔用之「生物資訊學」領域作區分。生物多樣性資訊特別需要將全球各地調查研究所累積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在網路上公開提供各界自由擷取,使生物多樣性的資訊可以全球分享,這不但符合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要求,也有助於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國際化,將先進國家取之於開發中國家之生物多樣性之材料及知識藉由資訊公開而歸還(repatriation)給各原產地國家,此舉更可防止過去長久以來由少數資深分類學者所累積的寶貴分類或生態分布等的資料、知識與經驗流失。目前生物多樣性相關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