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曙公羊礼学之得失及影响-高雄师范大学.DOC

凌曙公羊礼学之得失及影响-高雄师范大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凌曙公羊礼学之得失及影响-高雄师范大学

凌曙公羊禮學之得失及影響 鄭 卜 五 論 文 提 要 清代常州公羊學派在學術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將公羊學引入群經之中,並將公羊傳的要義與五經相互參證,掀起了「群經釋義公羊化」的風潮。孔廣森推公羊以結合《孟子》,劉逢祿援公羊以入《論語》之中,開啟了清代常州學派「群經釋義公羊化」的途徑。 凌曙沿其風範,首創將公羊義例引入禮學之中,以公羊學來詮釋五經的第一人,打破了二千年來,環繞在胡母生、何休之義例,只限於運用在公羊傳上的風氣,使公羊學邁入了釋解群經的新紀元;更遠承了董仲舒闡揚公羊義理的精神,再振董氏以公羊援經議政的風範。 凌曙開啟援公羊學入禮學之先聲,其《公羊禮說》、《公羊禮疏》、《公羊問答》、《四書典故覈》、《群書答問》皆以公羊學的精神來闡發禮義之要旨,並對徐彥疏釋公羊「詳於例而略於禮」的缺失,加以駁正釐定,以明《公羊傳》的本旨,促成晚清援經議政的風氣。其《禮說》、《禮論略鈔》更是禮學與公羊的結合,尤其《春秋繁露注》更開啟研究公羊學的另一扇門徑,歷來公羊學者皆本著何休《春秋公羊經傳解詁》的義例以探討《春秋》經義,何休自言略依胡母生的條例而來,在《春秋公羊經傳解詁序》言:「往者,略依胡母生條例,多得其正。故遂隱括,使就繩墨焉」(P4)。所以歷來的公羊學者,在何休的《春秋公羊經傳解詁》的影響下,可以說是籠罩在胡母生的詁訓條例之中。而在西漢盛極一時的董仲舒之公羊學,幾乎皆被泯滅。凌曙重視西漢董氏之學,亦洞悉董氏闡發《春秋》的精義,所以將歷來只重在何氏義例的公羊學風,更往上推至西漢的董氏風範,使公羊學與《春秋》更結合,其識見之深,可謂「獨具隻眼」。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言: 董子《春秋繁露》為西漢儒家言第一要籍,不獨公羊學之寶典而已,其書宋時已有四刻,多寡不同。樓鑰校正,始為定本,然明代所翻樓本,又訛脫百出。乾隆開四庫館乃取《永樂大典》中樓本詳校,〈提要〉所謂:『海內不見完本三四百年。……神明煥然,頓還舊觀,雖曰習見之書,實則絕無僅有之本也』,越十二年,盧抱經依聚珍版所刻四庫本重校,間下案釋,是為抱經堂本;繁露正文,此為最善本了。原書向無專注,嘉慶間凌曉樓創為《春秋繁露注》十七卷,曉樓傳莊、劉之學,諳熟公羊家法,故所注獨出冠時,與段氏說文同功矣。(P264) 董氏的《春秋繁露》長久以來缺少注本,篇章字句亦有闕誤,凌曙首先為《春秋繁露》作注,使舊典重彰,所以梁啟超認為凌曙的注董子《春秋繁露》,在學術上的地位,可與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相應媲美,梁氏的這個觀點,實是公允之見。 關鍵詞: 凌曙 凌曉樓 公羊 揚州學派 禮學 經世 一、前 言 禮教刑政,歷代皆有因革,其所以增減損益,多有原委可尋,必等待風行日久,漸漸成為習氣,然後始得約定成俗。所以一儀一禮,一典一制之成規,絕非一時一地一人之力所能辦到的。凌曙將公羊的經世理想,與維繫中華文化命脈的禮儀典範相結合,銳意闡明社會倫理道德,倡導其所當遵行的禮義常則,期盼能夠裨益政教,導正人心,改造人倫失序的弊端,雖無堂皇顯赫的巨論,實有規正人心沉淪之功效;凌曙是首創引《公羊》學入禮學的學術先鋒,真可謂功在聖教矣。 歷來探討《公羊》的學者,大都以闡發公羊義例及駁斥左、穀二傳為方針,未有如凌曙引《公羊》以釋禮學,析禮義以證《公羊》,兩相參證,以明《公羊》之本旨,原基於聖心之所傳。凌曙的疏釋公羊禮學,雖本諸「實事求是」的精神,或間有其得失,然其貢獻與影響,實不可磨滅。 二、影 響 清代的常州學派,從莊存與(1719~1788)選擇了公羊學的「微言大義」為出發點後,影響了清末的政治及學術。莊存與著《春秋正辭》,將三科九旨巧妙的發揮到現實的需要當中。其後孔廣森(1752~1786)承襲了莊存與及戴震之學,也開始注意到孟子對公羊學的重要性;孔廣森受到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的影響,啟迪了孔廣森將公羊與孟子結合的意念,孔氏雖無引公羊入經的說法,但無意間卻開啟了援引公羊入經書的蹊徑。其《公羊通義》云:「愚以為公羊家學獨有合於孟子」(P2)。孔氏開啟清末公羊學者以孟子釋公羊的先聲。 劉逢祿(1776~1829)是清代公羊學承先啟後的重鎮,對春秋經傳及何休注釋方面,有很多的著作,尤其是以春秋公羊傳的思維方式去詮釋五經的要義,正式開啟了常州學派「群經釋義公羊化」的風氣,將公羊學擴及到今文經學的全面研究,其《論語述何》就是利用公羊傳何休注的義例精神,重新詮釋《論語》的做法。這種將公羊學引入經學的方式,對當時及清末的學術界起了莫大的效應。其《公羊何氏釋例》云:「故不明春秋,不可與言五經。春秋者,五經之筦鑰也」(P9)。劉氏將五經之要義與公羊學相互參證,使常州學派自《公羊何氏釋例》及《論語述何》出後,各種公羊學內在的觀點及發展,均有脈絡可尋,實為清末公羊學的肇端所在。宋翔鳳(1779~1860)也援用公羊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