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你疲惫了,你见看一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一粒沙里见世界——《冰点故事》读书笔记
一粒沙里见世界
——《冰点故事》读书笔记
税晓霖
英国诗人布莱尔有一首小诗《天真的预言》: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堂,把无限放在掌心,让永恒收藏刹那。
李大同说:“我从不认为我本人具有平民的视角。在实际运作中,我关注的还是不普通这三个字,任何普通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而原本普通的人,做出了不普通的事情,或者在不普通的命运中展示出了一种普世价值,这才是能够打动我的地方,也是新闻的基础之一。”
前者像禅语,后者像新闻理论,但某种程度上,表达了相同的含义:运用独特视角把握外围世界与时代脉搏。这种感悟,在阅读《冰点故事》一书的过程中,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
北京最后的粪桶蕴含着什么?一次搬家为什么值得报道?撇开编辑的勇气,我更欣赏编辑的眼光。《冰点》的很多选材,放在其他编辑手里,很可能是另外一种命运。新闻的隐性价值被李大同演绎到了极致,他用独特的眼光让粪桶和搬家焕发出独特的风采。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价值原本存在,李大同并没有赋予他们任何价值,他做的,仅仅是拂去他们表面的尘埃,仅仅是让他们自身的价值绽放而已。不过但此一点,足可见差距。
循着一个编辑十年的《冰点》历程,你能看到一个新闻人胸中的激情与梦想。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国内问题的错综复杂,这一切对于新闻人来说像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记者们是一群战地记者,我们每天读到的大新闻则是他们的战地作品。战争双方、战争结果、伤亡人数??他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了战争,记录了历史。这或许是个不恰当的比喻,请再容我作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这些记者是杜甫,写下了“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诗句,那李大同则是陈陶,吟出的是“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两者没有高低之分,只有角度选择的不同。李大同喜欢选择在硝烟荡尽之际来到战场,撷取别人不曾注意的平凡,用更底层、更深邃、更独特的视角诠释战争,因为他的理念是:新闻的最高使命,绝不是“记录”下来一点什么,以后供个把历史学家来做资料。恰恰相反,新闻如果不能影响“今天”,那才是失职和对我们职业天条的亵渎。从一粒沙里寻找世界,细微又独特,李大同希望影响力能在这里建构,虽然后期有些偏差。
改革开放轰隆隆地前进着,社会显示出祥和繁荣的景象。但改革势必伴随冲突与斗争,
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上辈与青年,时代巨变引发的波潮时刻滚到普通人的生活中,溅起了一朵朵小浪花,一般人只看见水滴,李大同却隐约从中瞥见了大海。小保姆与女主人之间的冲突,显示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与城市人的心理隔膜与沟通障碍;搬家中父母与子女的冲突,显示了市场经济下提倡消费与老一辈勤俭节约,除旧与怀旧的难以磨合。这些小事经过记者的挖掘和编辑的整合,决不再被扣上“鸡毛蒜皮”的帽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它引发的是读者对生活,对社会,对时代的思考,新闻的深度与张度尽显无遗。着眼于小处,以小事折射时代精神,李大同不是第一人,但无疑是做得最纯粹、最极致的一人。他让《冰点》成为独一无二的专栏,同时不失《中国青年报》应有的大气。
一粒沙里见世界,需要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准确的领悟能力。我们虽然还没有正式踏入新闻岗位,然而在平时的实践中,也亲身感受到这点。每期《清新时报》的发行,都要记者和编辑们想选题,这似乎是件苦差事,因为经常看到同学愁眉苦脸地找新闻。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太平凡,没有新闻价值。正当一个个选题面临被枪毙的命运时,拿到“领导”那里一看,经由他们一说,事件瞬间就焕发出价值来了,于是不免唏嘘感叹,这就是差距。李大同在书里讲述了一件事。一个年轻记者慕《冰点》之名,执着地想加盟进来,不幸屡战屡败,选的题材都未获通过。被其精神感动,李大同决心帮助后辈,仔细读完稿子,却从不起眼的一个200字自然段发现了合适的题材,《你在哪儿,妈妈》这篇文章由此出炉。
喜欢独特的视角,因为李大同不满足新闻的纪实功能,他要的是新闻的影响力。通过揭示普通中的不普通是提升影响力的有效方法。眼睛盯着下面,脑子里想着上面,犹如埋藏炸弹,在土里埋得越深,一旦爆炸,震撼力就越强。但是,另一方面,因为急于影响社会,李大同自觉不自觉地将个人观点融入《冰点》文章,有些报道显得有失新闻平衡。《不仅仅是语文》这篇文章读来酣畅淋漓,但细细一想,中国的语文教育已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现实果真如此让人绝望么?至少成长在现行语文教育体制下的我们不至于只会写八股文。如果新闻被烙上太多编辑个人价值判断的印记,我们有理由怀疑新闻的广义真实程度。
《冰点故事》给我开了一扇窗,推开窗户,我看到了一篇新闻见报前的命运轨迹。采访新闻的艰险,触碰新闻底线的心惊胆战,新闻这条路充满困难,也充满挑战。李大同勇敢尝试过,成也《冰点》,败也《冰点》,不管现实状况如何,对未来,我们和他都应该乐观。现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