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故事做设计-剧本导引科技想像与创新 - 国立交通大学资讯技术服务
說故事做設計-劇本導引科技想像與創新
余德彰 視傳科技企劃處處長,國立交通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張系國博士 科幻小說家,美國匹玆堡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
科幻故事撰寫隱含科技創新途徑?
人本主義者常以科幻小說描述的情景嘲諷不斷推陳出新的科技創新,雖然這其中有科技忽略人性的機關佈景派負面意義,但也陳述了創新科技帶給人們科幻故事般生活情境的事實.
科幻小說迷則推崇科幻故事在後來真實世界的預言性,而真有藉著科幻故事的類似描述,導引了後代科技的突破性的發展,1945年麻省理工學院范尼瓦布希博士(Vannevar Bush)在As we may think一文中提出Memex未來機器概念,就影響了今日視窗圖形使用介面(Graphics User Interface, GUI)及網際網路(World Wide Web, WWW)兩大資訊科技的突破.前些時熱門的體網(bodynet)技術,麻省理工的邁可德扥羅斯教授也在科普書籍『資訊新未來』(What Will Be)一書中,以有趣的故事引領讀者進入體網的使用情境.
情境模擬與未來未知處理
科幻故事的撰寫是否隱含了科技創新的途徑?這樣的期許在以機器邏輯思考為基的科技發展方法上也許會被認為不實際,但利用模擬方式進入假想情境中,讓操作者因應未知或未來情境,建立能夠發掘與解決問題之能力.這種刻舟求劍的自我啟發方式已被採用到探索未知的應用上。
情境模擬的方式常被用來協助處理未來或未知相關的事務,如居住環境的規劃,商業的策略模擬,產品的概念發展,軟體的劇本設計,軍事的沙盤推演。面對未來的規劃者常以此法思考推論決策與設計。模擬未來的方式可分為情境分析與劇本導引兩大部分,有些應用僅透過情境假設去概含可能的影響,若要更深入探討,則需透過劇本導引設計與發展程序( Scenario-oriented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SOD)做更深入的探討。
說故事做設計
SOD 程序的特點是以故事撰寫發表方式,借助人類對故事先天的聽、說、發展能力,導引發展者進入預設情境,體驗文脈,調整故事。說故事者經此階段將故事經歷內化成腳本,並逐漸與虛擬情境產生更深入的互動,進而能將劇本相關環境文脈中模糊不清處具體化、合理化,從而發展出創新結構的故事。
由於故事是由「人─境─物─活動(或用)」組成,在構想一個新物件或系統時,可以運用故事撰寫,協助發展者深入「人─境─物─活動(或用)」的故事結構。透過人類處理故事的先天能力,在內隱腳本與知識協助下,經由閱讀、撰寫與言語陳述導引,在不斷內化與外化過程中,將故事舊結構逐漸轉換成包含新「物」的故事新架構,故事成熟時,創新的系統在此「說故事做設計」過程中,也會自然行成。
劇本導引與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也可以透過故事撰寫,述說,內化與同化目前不存在的腳本,讓操作者進入應用文脈的深層去探討人類社會的問題需求,導引工藝技術解決方案概念,進而將功能規格具體化、合理化。工研院電通所曾以劇本導引方式探討並發展聲音與計算機的應用,並得出語音池與電腦伴奏系統等概念。其中電腦伴奏系統概念落實成技術應用並得到數項專利,蘇文鈺教授與黃識詮同學在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繼續其後續研究,並以「電子伴奏機網路合奏系統」得到了今年(2002)惠普科技的亞洲創新大賽獎項。
科幻閱讀與感應創新
寫故事既然可以導引新器物出現,那麼,閱讀科幻巨著也許可以導引設計者創新靈感,張系國博士曾提出感應小說創作方式,進行方式是閱讀科幻故事後進行新故事再創作。由於此方式與劇本導引設計有同工之趣,但更可藉著大師巨著內涵深度,刺激出更精緻的構想,進而創出更精采的新物件系統,因此透過實踐設計學院朱旭建教授與蘇昭彬導演協助,我與張教授在該校產品設計系九十學年度進行過一學期的實驗。進行方式是請該系二年級學生閱讀預選之張教授科幻作品,並進行再創作。在該學期創作習作中,學生透過張的作品閱讀及再創作,創造了許多令人驚喜的新故事與新系統結構,如時間銀行與提款機,快國與慢國。
劇本導引科幻撰寫與創新
張教授和我認為類似課程可在交通大學這樣的理工科系學校推廣,給予學生科技與人文整合體驗,並鍛鍊創新能力,在通識中心及前主任詹海雲教授協助下開成「科技想像與創新」此課。由於交大學生向以理工知識技藝的學習為主,所學注重已知知識原理,頂多透過應用實務課程(實驗、實習),體驗技術背後意義。相對於設計建築學生探究並規劃未來生活場景基地與物件系統,或藝術科系學生不斷自我突破的創作新作品,對未來生活型態影響極深的理工科技同學在創新鍛鍊的參予確實太過貧乏。透過科幻故事撰寫與新系統創新這樣的虛擬創新體驗,或許可為學習者建立想像與創新經驗與能力。
「科技想像與創新」課中除介紹創新導向的企業作品外,同學必須完成一篇探討時間的科幻短篇,創作內容包含一時光機器與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