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BA真题论说文范文(2000-2012年)
MBA真题论说文范文(2000-2012年)
【2012年1月】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魏十力先生在《十力语要》(卷一)中说:“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之夫,莫名所以,曾无一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个人无牢固与 永久不改职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一途,到其余千途万途,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
【参考答案】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提醒,乍一看,无从下手,仔细一看,从喜好运逐风气,从两大病方面可以得到启示。即国人喜好一窝蜂,好的东西也是一哄而上,而坏的东西易群起攻之。从这里面可以找到突破口。以下是参考立意方向。在展开分析时,从以上两方面,这种现象两方面展开分析原因,表明立场,提出建议,从这上面去拟结构容易展开。
不创新,就死亡
爱迪生为什么发明出电灯、电话?因为他有创新意识;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因为他不盲目屈从于前人的思路;陶渊明为何能名留青史呢?因为他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气。然而如同魏十力先生所言,“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气。”因此,现代中国的文化,总缺乏一个不同之音,缺乏创新的精神。
分论点一:创新有助于文化火花的闪耀。举例: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古代近代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分论点二:创新有助于科技的发展。举例:爱迪生发明电灯、电话,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分论点三:不止科技文化需要创新,社会发展也是如此。只有独立创新,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才有助于人才创新,社会发展。举例: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日本的明治维新。
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人人都可为圣贤,就是伟大的开始。生活需要独立,社会需要创新,为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更需要我们去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去开创新天地,有比我们的父辈、比先人更辉煌的成就。
【2011年1月】
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如何使人才尽快的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的出现有多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的公认。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
【参考答案】
可以写两个角度:
1、从个人角度写如何成为冒尖人才,强调个人奋斗和主观能动性;
2、从人与人角度写如何培养冒尖人才,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范文:
也谈“拔尖”与“冒尖”
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冒尖的少。我赞同这个观点。
钱老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这段话则是对当前人才现状的精辟分析。 “拔尖”和“冒尖”二者似乎相差不大,强调的都是突出、出众的意思。但是,深入体味二者的区别,不难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不在于“尖”,而在于“尖”是如何出来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冒尖”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专家、管理学者、管理精英……似乎我们并不缺少管理人才,但是看看我国的管理人才竞争力排行榜中的位置,不由我们对一些现象深思回味。拔尖强调外力使其成为“尖”, 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结果;冒尖是指通过人才自身的努力脱颖而出,比较强调内力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年代,也是一个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管理方法更新最快的时代。若要跟上时代步伐,在各方面创造出高效率,就必须主动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挖掘创新潜力,走创新之路。
培养“冒尖”管理人才不能仅强调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培养“冒尖”管理人才关键需要有创新的思想。海尔以“日事日毕,日事日高”来激励员工,也就是今天的事今天做好,而且今天要比昨天做的好一些。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创造了一大批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员工及管理者。这是思想创新在培养“冒尖”管理人才的体现。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无疑是社会制度方面的创新和重大突破,他让我们的国家跟上了世界发展的脚步,同时在各行各业培养出许多“冒尖”人才,这是制度创新在培养人才的卓越典范。
如何培养“冒尖”管理人才,我们肩负着中华复兴的重任,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
【2009年1月】
以“三鹿奶粉事件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
【参考答案】
1、可结合企业管理,也可以不结合。
2、可从“社会责任”、“诚信管理”、“诚信”、“责任”等角度分析。
范文:
由“三鹿”事件所想到的
“三鹿事件”一度成为一出考验国人承受力的“惊悚片”。惊悚之余,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四鹿”、“五鹿”事件,我们更需要的是寻找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对此,我所想到的是,正是以下三种痼疾的长期积累,才最终汇演成为汶川一样的大地震,振撼着国人的神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