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解释论学派诠释学微观非实证质的研究为主.doc

参解释论学派诠释学微观非实证质的研究为主.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解释论学派诠释学微观非实证质的研究为主

参、解釋論學派(詮釋學)(微觀、非實證(質)的研究為主。 一、有1.班級社會學 2.知識社會學 解釋論學派的概念(1.”日常活動”為研究對象 2.主動性(師生思想的自主力) 3.意義(理由、目的) 4.互動磋商(互動) 5.主觀性(解析、同理的了解) 二、 (一)現象學 人物:胡塞爾 理論:回歸事象的本身,直觀本質。(直接面對、找他最本質的層面真相) 概念:互為主體性 (二)象徵互動性(符號互動論)=身體語言 人物:始於米德(自我心理學 柯萊(鏡中自我 湯姆士(情境定義 發揚光大(布魯默 分支(貝克(標籤論)+高夫曼(戲劇論) 重點:象徵符號(語言+文字+手勢 (三)俗民方法論 人物:葛芬柯 重點:觀察常識(日常)生活、採用”參與觀察法” 概念:(1)反省性(批判 (2)指標性(語言符號(英語與台語) 理論:學校教育俗民誌 (四)知識社會學逐漸由鉅觀轉為微觀 人物:孟漢+楊格+柏恩斯坦 理論:揚格認為 (1)”知識”是社會建構的,而”課程”是社會所組織的知識 (2)學校知識的選擇、分類、傳遞和評鑑,反映社會現實狀況 THINK:Why要考主科? Why要修這些課? WHO分配與決定 (3)知識階層化 (4)課程與教育安排皆由優勢團體掌控 結果:造成學生壓抑主動批判,行程不公平的社會再製 相似觀點: 1巨觀(包爾斯的社會再製與布迪爾的文化再製 2微觀(重視日常生活的象徵互動論和俗民方法論相似 3調和(批判理論,艾波的意識形態 (五)批判理論 人物:馬庫賽+哈伯瑪斯 重點名詞:優勢、宰制、霸權、工具理論(目的理論) 目的:喚醒大家主體理性、批判、反省的自覺 重視:微觀”意識”的分析 鉅觀”政治、經濟、文化”的結構問題 個體意識反省、集體實踐活動、理性規則 提倡:辯證法 相關系派:哈伯瑪斯的”法蘭克福學派”, 其中以強調民主的”後現代主義”繼承批判的理論 補充:後現代批判教育理論 人物:弗雷勒 著作:受壓迫者教育學 第三章、社會變遷與教育改革 定義:變遷不是進步或進化,是對事實或現象的敘述,不涉及價值觀判斷。 一、變遷的途徑可分為 直線式( 人物:孔德 想法:知識發展是經過神學、玄學與實證的三階段論, 及社會進步視為同一歷程。 人物:斯賓賽 想法:社會有機體(社會結構增加複雜性、組織分化,個體相互 協調,這也視為社會演化是進步的。) (二)循環式( 人物:史賓格勒(O.Spengler) 著作:西方的沒落 想法:文明就是出生、成熟和死亡的相互循環 人物:索羅金 想法:重視”重現循環”與直線融合 (調和直線論和循環論來解釋社會變遷。 二、就研究變遷的觀點而言: 和諧(功能)理論: 人物:帕森士戴維斯 重點:分化和不平衡只是暫時的現象,變遷是形成新的整體形式或平衡分化的一種過程。 衝突理論 人物:柯索(L.Coser)、達連德夫(R.Dahrendorf)、馬克思(Karl Marx) 重點:衝突和對立是變遷的原動力 三、就分析變遷的因素而言: 單因說 採單一因素的看法EX.單獨從經濟、種族、地理說明變遷 多因說 (1)物質及生物因素 (2)科學技術因素 (3)文化因素 参、社會變遷與教育關係 (一)在意識型態方面,教育常為社會變遷的動因 想法:教育做某項制度,導致社會改革才會是動因 EX,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教育目的,實現此種目的常可導致某些社會變遷。 (二)在經濟方面,教育常為社會變遷的條件 想法:一個社會有多種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目的雖在促進經濟發展,但也間接造成經濟發展所導致的社會變遷。 EX:技職教育的重視(改善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顯著功能外,還促進社會流動。 在技術方面,教育常為社會變遷的結果 技術進步改變了職業結構和人力需求的標準,技職教育制度和課程變隨之有所調整。大眾傳播技術進步和電腦科技的發展,使教學輔助工具隨之改良。 科學技術(經濟結構---- (影響) 民主素養(政治體制--------變遷 ( 教育(配合) 價值觀念(社會規範--- (引導) EX.1.教師的目標、課程與教學要與時俱進 2.隨著時代需要專門人才,因此增加高職的學生 3.因應社會大眾對高學歷的需求,改善入學方式,擴充入學機會。 就教育在經濟功能方面的貢獻 直接方面:教育改進人力素質、革新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力;生產力的提高,創造更多就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