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21 笔记本Ⅲ第2节1~6段: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粗陋的共产主义
笔记本Ⅲ第2节[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解读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文本说明]笔记本I完整地保存下来了。笔记本II只保存下来第XL(40)至XLIII(43)页,而且第XL(40)页开头只保存下半句话(见中文单行本第65页)。编者根据内容对这几页笔记加了标题[私有财产的关系]。主题是结合国民经济学内部的差别和变化论述劳动和资本之间的主客对立关系。内容不是不重要,但为了突出全书主题,同时因为时间关系,本节解读省略。
笔记本III的内容不是一篇完整的、合乎逻辑构思的论文,而是马克思把自己的思考立即记述下来的笔记。它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
写在第XXXIX(39)和XL(40)页上的一篇《序言》草稿,标题为马克思本人所加,现作为独立的部分编在《手稿》的开头。其他部分马克思都未加标题,现在的标题都是编者按内容分别加上去的。
标明私有财产和劳动的这一部分,是马克思对笔记本II未保存下来的第XXXVI(36)页的补充。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和对象性本质解读亦省略。
这个补充很长,马克思本人给它加了序号,对照中文单行本,(1)在第79页,(2)在第81页,(3)也在第81页,(4)在第84页,(5)在第91页,(6)在第94页,(7)在第120页。]]有独立性“自身之内的对立即矛盾”(现上109)3~6段]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
[第3段]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
[第2第10行~第3段第1行]“起先它[共产主义]是作为普遍的私有财产出现的。共产主义是从私有财产的普遍性来看私有财产关系,因而共产主义(1)在它的最初的形式中不过是这种[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
[解读]第2段的最后两句和第3段的首句联在一起,所以应该合并起来理解。马克思在此道出共产主义的最初形式即粗陋的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从私有财产的普遍性来看私有财产关系;因此这种共产主义是作为普遍的私有财产出现的;更实质地说它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这是马克思关于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核心命题。马克思的论辩方法中就包含有对立面同一的意思:粗陋的共产主义,看起来是对私有财产的否定,实际上并没有超出私有财产关系,在许多方面甚至比私有财产更极端,以至于它不是对私有财产的超越,而是对私有财产的完成。看起来这种共产主义和私有财产上对立的,实际上这种共产主义和私有财产是同一个东西。但也有不同:是对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和完成。这种完成,让它走到极端,为真正的否定和自我否定也创造了条件。
[2~7行]“首先,物质的财产对它的统治力量如此之大,以致它想把不能被所有人作为私有财产占有的一切都消灭;它想用强制的方法把才能等等抛弃。在它看来,物质的直接占有是生活和存在的惟一目的;工人这个规定并没有被取消,而是被推广到一切人身上;私有财产关系仍然是共同体[整个社会]同实物世界的关系。”
[解读]揭示粗陋的共产主义在人对物的关系上只看到私有财产的客体本质(如同直观的唯物主义),看不到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当作劳动的结果,即从主体方面来看)。因此私有财产在他们看来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这一特点又表现在两方面:(1)“物质的财产对它的统治力量依然十分巨大”,以致不能被作为私有财产来占有的一切,都想消灭掉,例如像人的才能这种非物质财产,因为不能被所有人作为私有财产来占有,所以就想用强制的方法将其抛弃。(2)“物质的直接的占有是生活和存在的惟一目的”。这种直接的占有关系在工人与其劳动对象和工资的关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让每个人直接占有物质财产,其结果并不是取消工人这个规定,而是把工人这个规定推广到一切人身上。
注意马克思在此对“工人”一词的特殊用法:“工人这个规定”不同于“工人这个群体”。“工人”在这里被用作谓词(规定),表示主词具有某种属性,而不是用作主词表示存在某一类实体,像后者那样。“工人”一词的这两种不同用法,基于两种不同的逻辑,可以引出两种极不相同的马克思主义:一种认为工人是异化的人、抽象的片面的人;应该扬弃工人,上升为人。人比工人具体、全面;工人反而比人抽象、片面。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是抽象的,工人是具体的;工人比一般的人优越,我们通常都是这样看的。前者是辩证逻辑,后者是形式逻辑。可惜“工人”这类集合名词在中国式的实体化思维中,只能用作主词不能用作谓词。罗素的模状词理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
关于工人,马克思还有一个看法:工人本身是私有财产的产物,因而也是一种私有财产关系。所以在他看来,让所有人都直接占有物质财产,并没有改变私有财产的关系,只不过这种关系现在不是排他性的私人占有关系,而是社会共同体对整个实物世界的共同占有关系,所以他说:“私有财产关系仍然是共同体同实物世界的关系”。这句话的主语和谓语如果倒过来似乎更好理解:“共同体同实物世界的关系仍然是私有财产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