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旦赵亮军事理论课堂笔记(打印版)

“军事思想”导论一、“军事思想”的定义军事:战争形态下一切军事行动的总称。军事思想:是应乎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意识,它也是支配战争行为的原动力提高非军事条件下的行动→汶川地震空降兵1500米2、军事思想的外延:如何准备战争——建军思想如何遂行战争——用兵/战略思想(怎么打)历代民族国家的盛衰兴亡,多取决于战争的胜败战争的胜败,植因于军事思想的有无与臧否 E.G:二战中的德法两国军事思想:法——守势主义德:攻势主义(科技是军事的胜败所在,机械化战争,闪电战)二、军事思想发生的方式有个人来源,也有集体来源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等,都能产生不同的军事思想个人思想往往开风气之先,对集体思想产生领导作用(重要个人思想的代表性)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现代的影响力①有无思想②其思想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有舞台——军事指挥官)集体思想又经常构成个人思想的基础,并再由个人集其大成或产生结晶作用三、军事思想发生的背景因素1、时代背景(时代性)《孙子兵法》:“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司令部设置特点:A冷兵器时代——靠前——将领素质高三国演义B热兵器时代——靠后(机械兵器在前)——司令部人员素质高C信息化时代——不定——全军上下素质高2、地理背景:影响一个国家的军事传统英国VS阿根廷:马岛之争航母从训练状态到战斗状态,要转变为航母巡洋舰:1、2圈导弹护卫,3圈:导弹驱动舰 4圈:猎潜舰(根据各国情况加圈加密度)3、社会背景军事思想特点(不同社会背景下):列宁: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和平时期——质量低,数量少战争频繁——质量高,数量多4、文化背景日本军人:残酷性(对本身和对他人)《菊与刀》5、技术因素E.G:占领一个高地,盘山公路美军:高度机械化(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四、中国军事思想史的特质在“史的发展”方面:1、先秦时代思想影响至今研究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人,多数集中于先秦的作品孙吴以前之人所有的思想已被孙吴所继承,而孙吴之后的人所建立的理论,又都受孙吴之影响。2、内涵范围兼顾军政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既不限于兵法书籍,也不限于兵学家的作品。反之,所有的兵法著作,也并非单纯的讨论军事,而是以人为中心。如孙子“五事七计”的说明,吴子“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一)一、概述: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1840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公元前21~前8世纪(夏、商、西周)主要著作:《军政》、《军志》贡献:A、明确提出了军事三职能:维护本阶级统治;镇压奴隶反抗;抵御外族入侵和对外扩张B、天命论的战争观:“天行罚”“胜败乃由天命”C、“礼”、“刑”治军:“礼”------上下有序、“刑”-----治众规范D、步、车结合的作战形式和方法孔子:周礼、礼记昭穆制度(周昭王、周穆王):古代丧葬位置基本成熟时期——公元前8~前3世纪成熟标准:产生了流芳百世的作者、任务形成了名垂千古的思想著作主要著作:《孙子》、《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宋神宗:武学:术科、学科(武经七书)基本特点:A、形成较完整的战争观(不一定科学,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规律)战争的实质:“争名”、“为利”、“为义”、“为忿”;义战、不义战B、朴素的战争制胜因素:五事七计五事:道(天道:客观规律)、天、地、将、法道——孙子曰:令民与上同意(意志相同)天——天时:天候;天气(季节、时令)、时机地——地利:地形、地貌、河流、峡谷、平原将——用人:素质、特点、特色法——法度、法纪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等级观(夹杂朴素的民众思想→民之重)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C、提出了一系列战争指导原则:未战先算,计必先定;(二战保罗森提出“巴巴罗萨计划”偷袭波兰)不战而胜,谋攻为上;谋划战争层次:最高层次——不战而胜上等层次——谋攻其次——伐交(断敌邦交)再次——伐兵(带兵打胜仗)再下——攻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智力结合,出奇(奇兵)制胜;古代两种布阵战术:正兵:a、担任主攻b、担任正面进攻c、主要作战任务 d、攻击奇兵:a、担任副攻 b、担任侧面进攻c、警戒巡逻 d、配合我专敌分,速战速决。D、提出了较系统的治/建军理论:凡兵,制必先定;以前:礼、刑军制:军队体制编制现今转变:由:军——师——旅——团——营——连——班向:军——旅——营——连——班凡胜,备必先具;备:战备、训练先(一个、独个、首个)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治武理)。进一步发展时期——公元前3~10世纪(秦~五代)●基本特点:A、形成较完整的学术体系B、战略思想又较系统的发展:谋略结合、战胜与政治结合,如孔明《隆中对》→摆脱了传统的单纯从军事角度思考战争的模式步、骑、水兵协同作战,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