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潭岛海蚀花岗岩地貌_兼述花岗岩地貌的系列研究和创新
第 5 3 卷
增 刊
Vol . 53 Supp .
地 质
论
评
GEOL O GICAL R EV I EW
2
0 0 7 年 8 月
A ug .
2 0 0 7
平潭岛海蚀花岗岩地貌
———兼述花岗岩地貌的系列研究和创新
杨逸畴 , 尹泽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内容提要 :平潭县有“千礁岛县”之称 ,所属的海潭为全国第五大岛 ,隔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距仅 68 海里 ,是祖
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 。千礁岛县皆由花岗岩组成 ,潮涨潮落 ,海侵海蚀 ,铸就了岛上古代海蚀地貌和现代海蚀 地貌 ,且种类齐全 ,典型奇特 ,分布广泛 ,集神 、幽 、险 、趣于一体 ,尤其花岗岩球状风化铸成的 ,最突出的有国内最大的 海蚀柱 、天下奇观“半洋石帆”;浑身赤裸 ,形体逼真 ,比四川乐山大佛大四倍的“海坛天神”,横卧海边 ,头枕沙滩 ,腿伸
大海 ;等等 。素有花岗岩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称 。平潭已开发成国家级风景旅游区 ,其花岗岩海蚀地貌研究必将为
中国研究花岗岩地貌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 ;平潭岛的区位最近台湾 ,优先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与台湾北东海岸 的类同海蚀地貌进行双向互惠的观光旅游 ,将有无限广阔 、美好前景 。
关键词 :海蚀花岗岩 ; 地貌系列 ; 平潭岛
我国东南沿海 ,无论海岸和岛屿 ,绝大部分由花
岗岩所构成 ,花岗岩在热带 、亚热带的气候环境下 ,
经受以海水为主的长期侵蚀 ,塑造出无数动人心魄 的地表形态景观 ,它们在大海的衬托下 ,构成我国东 南一隅独具特色的海岛奇岩怪石造型的地貌旅游资 源 ,如海南岛的天涯海角 、南天一柱 ; 福建厦门的鼓 浪屿等 ,都属于花岗岩球状风化残留的石蛋地形 ,皆 是闻名遐尔的胜景 。这类海岛旅游资源的形成 ,根 本上是取决于它的地质地貌作用 。福建省平潭县的 千礁百岛更是一处海岛旅游资源的胜景典型 ,特别
突出的是它花岗岩造型的地表景观 ,堪称一绝 。 平潭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海中 ,全县由 126 个岛 、
648 个有名岩礁组成 ,是我国最大的千礁岛县 。县
址所在的主岛 ———海坛岛 ,是我国第五大岛 ,也是福 建省最大的岛屿 。这里隔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距
仅 68 海里 ,是大陆靠台湾最近的地方 ; 西隔海坛海 峡 ,与长乐 、福清 、莆田三县相望 ,距福州 128 k m 、厦
门 300 k m ,所处区位十分重要 。岛上有 36 脚湖 ,是
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湖泊 ,淡水资源充裕 ;周围广阔的 海域 ,得天独厚的海产资源十分丰富 ,近海养殖业久
负盛名 。特别是全岛海蚀地貌遍地皆是 ,形成千奇
百怪的众多造型地貌 ,是一处世界上罕见的海蚀地
貌博物馆 。它还以其奇 、新 、神 、险构成很有特色的
自然旅游资源 , 其出 类 拔萃 的天 生 丽质 , 正 在走 出 “深闺”,独秀于台湾海峡的天风海涛与碧波金沙之
中 ,令世界瞩目 。
平潭县的千礁百岛 ,主要由燕山晚期的火山岩 (约 1 . 4~1 . 0 亿年) 所组成 。燕山期以来的多次地 壳构造运动决定了岛礁的轮廓和岛上低山 、丘陵 、平
原的基本骨架 。在新生代晚期 ,由于受到世界洋面 升降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岛屿曾一度沉沦海中 ,遭 受海水侵蚀 ,直到第四世纪中更新以后才又隆升出 海面 。因此 ,全岛普遍发育有海蚀地貌 ,以及众多的
海相生物化石遗 迹 , 表 明了 岛屿 的沧 桑 巨变 经历 。
现代岛礁的气候是 : 季风明显 ,旱雨季分明 ,冬暖夏
凉 (年均气温为 19~19 . 6 ℃) ,十分宜人 。资源潜力 巨大 ,对台贸易前景广阔 。
据调查 ,平潭县平原乡南垅村壳丘头遗址的年 代测定为 5810~7450 年 ,证明早在六 、七千年的新
石器时代 ,岛上已经有人类生存繁衍了 。
理所当然 ,由于平潭地处海峡交通要冲 ,战略位 置十分重要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频繁的 兵乱 、倭患 、内迁与对峙 ,战事绵延 ,长期以来 ,它由 海 防汛地发展成为一处军事城镇 ,历史上曾培养出
收稿日期 : 2007205228 ;改回日期 :2007207214 ;责任编辑 : 郝梓国 。
作者简介 : 杨逸畴 ,男 ,1935 年生 ,江苏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教授 。1957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 ,长期从事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先后发表论文 80 余篇 ,科普文章 50 余篇 。出版学术专著 10 本 。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陈嘉庚地球科学奖 、竺可桢野外工作奖等项奖励 。通讯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 11 号 , 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尔平台化建设》ppt教案模板.ppt
- 九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pptx
- 安徽凤阳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pdf
- 危险货物道路输运押运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doc VIP
-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Python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英语五年级The little horse crosses the river课件.pptx
- 农行反洗钱与制裁合规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题).pdf VIP
- 甄嬛传英文剧本.docx
- 2022河南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母婴护理项目技术工作文件.pdf
- 2022八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期末考试(python).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