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上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上课课件

印 章“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会徽印记中的字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无尽的遐思,具有多种理解和阐释的可能: 1、印信中的篆字似一“文”字。它代表着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的中国。2、印信中的篆字又似一“京”字。它代表有三千余年悠远建城史而又青春焕发的古都北京。3、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相结合,充满了动感。4、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          2、理清思路,本文分几层论述? 一(1-6)提出文章观点,即全、粹统一,虚实结合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二(7-12)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里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三(13-14)主要说明中国书法、建筑等多种艺术里的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出来,展示虚灵的空间的. (1)艺术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句话点明?如何理解? 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找出课文中的引文部分,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读第5段引文,领会大意 意思是,浙江杭州人洪昉思很久以来就在山东桓台人王渔洋门下,同我是朋友。有一天,洪昉思与刑部尚书王渔洋一起议论诗,他痛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法,说:“诗好像龙,头、尾,身上的鳞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具备,就不是龙。”刑部尚书笑他说:“诗好像神龙,见头不见尾,或者在云雾中露一个爪子一个鳞片而已,怎么会露出全体?那是雕塑绘画!”我说:“神龙屈伸变化,固然没有固定的身体,恍惚望见它的只是它的一鳞一爪,而龙的头尾完整,所以好像都在。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龙的全体都在这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而有话说了!” 洪升、王士稹、赵执信讨论诗歌的艺术性以画龙为例分别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洪升求全不求粹,认为做诗如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一鳞半爪都不能忽略。 王士稹求粹不求全,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或只在云中露出一鳞半爪,根本看不到全体,所以只要画出精粹部分就可以了,不必求完整。 赵执信主张既粹且全,以粹概全,就是说,心目中先有完整的龙才去画龙的一鳞半爪,而画一鳞半爪也正是要反映龙的全体。 本文作者通过对洪、王、赵三人观点的评述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洪升 重全面、忽略粹:自然主义; 王士稹 重一鳞半爪(粹)、忽视全体:形式主义; 赵执信 指出一鳞半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现实主义。 作者赞成赵执信的观点,提出全和粹要辩证的结合、统一,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 所阐释的观点 就诗歌说,写出来的精粹的诗是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就是精粹从全体中来。但就诗的本身说,又要求完整。要写一鳞一爪而没有支离破碎之感,且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感觉,这就要求作者的心目中先有一条完整的龙在。 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只突出地表现了三个人物的行动姿态,而完全没有背景的刻画。而群臣竟相观看、议论纷纷的情景则宛然可见。 舞台表演 古代诗歌赏析(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赏析:这首散曲通过四组具有特定意象的实景描写(实),表现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孤独寂寞的情怀(虚)。这是化实为虚。 古代诗歌赏析(二)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古代诗歌赏析(三)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赏析:本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心中的万千愁绪,表现了对人生易老、壮志未酬的感慨。 按照虚实相生的要求请你画画: 1.踏花归去马蹄香 2. 深山藏古寺 3.蛙声十里出清泉 请你画画: 踏花归去马蹄香 (2)请再举一些有关绘画中虚实相结合的成功的例子。 《深山藏古寺》 《深山藏古寺》,构思更是令人叫绝。画面上只见祟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这也是实中存虚。人们可以想见古寺就藏在山的深处。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如《蛙声十里出山泉》,若不是几只小蝌蚪在涧溪中顺流游动,又怎能十里之外听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