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11
2.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 种植草本植物 种植灌木 种植乔木 发展多种经营 蓄水保土 植树种草 小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黄土高原的范围 黄土高原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水土流失生的治理 改造自然 工程措施:修梯田修拦土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改造人类 控制人口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退耕还林,还草. 放羊娃的故事 放羊:“放羊。” 记者: “你为什么 放羊? 放羊:“赚钱呗。” 记者:“赚钱干什么? 放羊:“娶老婆。” 记者:“娶老婆干 什么?” 放羊:“生娃。” 记者:“生娃干什么”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射阳县第二中学 张嘉文 太 行 山 秦 岭 日月山 河口镇 旧孟津 长 城 黄土高原区位置和范围 黄土是从何而来? 流水堆积 冰川堆积 风力堆积 戈壁 沙漠 黄土高原 太行山 中亚、蒙古 风 成 说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特点 原因 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1.水带走了什么? 2.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3.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4.这样会对耕地造成怎样的影响? 5.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6.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 (3)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 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 地上河 ”。 (1)使 耕地土层 变薄.土壤养分 流失。 耕地质量 下降.农业单产 降低。 (2)造成当地 生态环境 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 自然灾害 的发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一碗水,半碗沙 开封铁塔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7米 花园口事件 1938年6月,日军逼近郑州,国民党军队在此炸毁大堤,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花园口事件”。 花园口决堤时,蒋介石以军事机密为借口严密封锁消息,没有通知老百姓疏散和迁移,洪水下来后,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老百姓突然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花园口决口,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89万人,而日军伤亡只有1000多人,这次洪灾,河南、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390万人背井离乡。他们一路乞讨,远的一直逃到陕西甘肃等省,从中原到西北,迤俪着一幅长长的饿殍图。 洪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花园口决口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水土流失的基础 人为原因——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沿海→内陆 湿润→干旱 森林→草原 农业→牧业 平原→山地、高原 1)位置 —过渡性 —生态环境脆弱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 种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错地带 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原因 直立性强,但极易遭受流水侵蚀 2)质地—特殊性 (2)黄土质地特殊, 土质疏松 。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自然原因 黄土高原 3)降水—集中性 (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 季节分配不均 .多 集中在_夏季,且多暴雨_ 自然原因 4)灾害—频发性 滑坡 塌陷 泥石流 (4)自然灾害频繁. 滑坡、塌陷、泥石流 等 时有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1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人们无计划的修路和开挖窑洞 露天开矿 轮荒制度 2 )破坏植被 古代战争 营造宫殿 伐木烧薪 总结归纳:水土流失的原因( ★ ★ ★ ★) 1自然原因 2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抛荒 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 降水: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土壤: 黄土土质疏松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频繁 植被大量的被破坏:毁林开荒 人口增长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农作物产量下降 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1)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农林牧综合发展。 ①要以 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 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早涝保收、 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 的质量; ③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复垦工作。 水土保持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2)综合治理 ①原则:坚持 措施相 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 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②目的:改善黄土高原的 . 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 林草、工程与耕作 生态环境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工程师 农民 环保专家 2.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 打坝建库 平整土地 修筑梯田 引水灌溉 贮水拦沙 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