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汇编试题.docVIP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汇编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汇编试题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2014课标Ⅰ,28,4分)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答案 D  2.(2014山东文综,17,4分)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答案 D  3.(2014浙江文综,15,4分)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 答案 A  4.(2014大纲全国,16,4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答案 C  5.(2014天津文综,6,4分)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答案 D  6.(2014江苏单科,7,3分)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答案 D  (2014广东文综,38,15分)(节选)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 答案 (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4分) 不同: 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 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4分) (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4分) 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3分) 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4安徽文综,15,4分)“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2014北京文综,40,8分)(节选)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 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