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驯养繁殖及鱼家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大鲵驯养繁殖及鱼家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鲵驯养繁殖及鱼家乐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红石谷大鲵驯养繁殖及鱼家乐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某县红石谷大鲵驯养专业合作社。 (四)项目建设地点:某县麻埠镇。 (五)项目负责人: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1、大鲵驯养繁殖及观光区:占地10亩,主要开展大鲵驯养、繁殖、养殖、观光等。驯养区建专业养殖房1000平方米、繁殖及批量养殖区建标准大鲵养殖房2000平方米,养殖房内建设地下室建亲鲵池和仿生态洞穴,并在养殖区内建设观光长廊。室外建饵料池、进水池、过滤池各、抽水系统等。 2、鱼家乐旅游区:占地20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其中办公服务区1000平方米,生态餐厅2500平方米,酒店3000平方米,职工餐饮住宿区1000平方米,园区道路、绿化及水电通讯等辅助工程。 (七)项目的特点 1、规模性。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0亩,集大鲵驯养、繁殖、批量养殖、观光和农家乐与一体,具有投资大、规模强、产出高的特点。将成为皖西地区最大的大鲵驯养、繁殖、养殖和科研中心。 2、科技性。大鲵是3亿年前的动物,有“活化石”的美称,对其进行驯养、繁殖、批量人工养殖及开发利用,是当今养殖界重点攻关的课题,科技含量较高。实施该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科学试验及科技投入。 3、生态性。大鲵的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对项目区的环境进行高规格的保护和改造,促进项目区环境的生态化。 (八)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2年,即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 (九)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47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70万元,苗木及流动资金200万元。项目资本金解决1200万元,贷款及争取资金扶持270万元, (十)效益分析 项目全部达产后,年收入1960万元,净利润693.89万元,缴纳税收238.11万元。 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三)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四)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3版); (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 (六)《某县响洪甸镇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八)《某县统计年鉴》; (九)《某县土地利用规划纲要》; (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2006〕1325号文件,“建标〔2000〕205号; (十一)其他与项目有关的技术资料等。 第二章 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背景 六安茶谷是全市实施绿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充分利用茶叶、毛竹、石斛等物产及山水,文化资源,将特色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意、景区旅游融为一体,打造“产业谷、景观谷、休闲谷、生态谷、文化谷、科技谷”,成为全市绿色发展的先行区、主战场和增长极,将于2015年开茶节前初见成效,3年内初具规模,5年内成效显著。 六安茶谷规划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线路总长100公里,涉及裕安区、某县和霍山县,覆盖12个乡镇及响洪甸、佛子岭两大水库。茶谷分东西两线:“东茶谷”从裕安区分路口镇、某县麻埠镇至霍山县佛子岭镇;“西茶谷”从某县油坊店乡至青山镇。   六安茶谷力争打造成集旅游、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一座茶叶主题公园。 麻埠镇作为六安茶谷重要的项目区之一,是某百里茶谷的主要区域,做好麻埠镇生态养殖和观光旅游,既是对六安茶谷发展战略的落实,更使响洪甸旅游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期。实放大鲵驯养、繁殖、养殖和鱼家乐项目,对提升百里茶谷的内涵、提高百里茶谷的品质、丰富某旅游资源都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大鲵,别名娃娃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学名为Andrias davidianus。大鲵有3亿多年的历史,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这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数年之久,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了,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死,其中就是恐龙。而大鲵生存下来是幸存者,是从水生到陆生、水下洞穴生活,过度进化的典型动物,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有“活化石”美称,在研究生物进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大鲵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虾蛙蛇、鳖鼠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鲵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