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杂志(12).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学杂志 ·2008年第2期 中国古代判例制度的演变与基本特征 OnBasicCharacteristics ExchangesOfAncientChinagCaseSystems 杨思斌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 天津 300134)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判例制度经历萌生、发展嬗 变、成熟、完善四个阶段。重视判例的整理与汇编,但与英关法 系上的判例法有显著区别,是中国古代判例制度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形成的特色。立足于传统判例的本土资源, 坚持以成文法为主,判例为辅的发展路径,完善现行的判例制度是我们可以从传统判例制度历 史演变中获得的启 示 。 关键词:判例制度 成文法 本土资源 在中国古代社会,判例制度一直是法律体系的重要 时皋事,罚敝(比)殷彝”④,“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 组成部分。判例制度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 中,与成文法 御事”,此处的 “殷彝”、“御事”指的就是判例。这说明 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构成了中华法系的特色 当时已经有 了明确的判例。 之一。梳理古代判例制度的演变轨迹,总结其基本特征, 战国时期,随着第一部成文法典 《法经》的颁布和法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中华法系的特点;借鉴古代判例法中 家思想的崛起,成文法逐渐 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判例法 的合理因素 ,对于当代 中国判例制度 的合理建构也具有 并未消失,它对当时成文法起着辅助作用。苟子所说的: 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法者 以法行 ,无法者 以类举 ,听之尽也 ”。@此处 的 一 、 中国古代判例制度演变的基本轨迹 “类”即司法审判中所遵守的判例和原则。 (一)萌生阶段 (夏至秦) 在秦代,廷行事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廷行事即司 夏商时代 ,没有 明确的判例法 的记载。但是 ,随着法 法审判的成例。 《睡虎地秦墓竹简》作为可靠的秦代法律 律实践的反复进行,神权法的权威开始发生动摇,商代司 史料,记载了当时不仅制定了相当完备的法典法,而且在 法官在审判 中实行 “有咎比于罚” 的原则 ,即对于犯罪 , 要按照以前对同类犯罪进行处罚的先例来进行处理。这 司法实践中广泛地实行援用判案成例,即”廷行事”或”行 样就产生了一系列 的判例和故事②。虽然这些判例和故 事”作为依据的制度 。秦律中的 《法律答问》经常提到运 事仍带有很大的神 明裁判的色彩,但它意味着判例这一 用 “廷行事”作为定罪量型的标准,成了一种起辅助作用 新事物在古老的中国大地开始萌生 。 的判例法。这说明以例断狱在秦代时已经为法律所肯 西周初期沿用商朝的一些成事或习惯 。史书载 “陈 定,也说明秦代 已把司法机关的判例作为司法实践中除 作者简介:杨思斌(1967一),男,汉族,安徽金寨人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① 《尚书 ·盘庚》。 ② 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第 168页。 ③ 《尚书 ·康诰》。 ④ 《尚书 ·召诰》。 ⑤ 《苟子 ·君道》。 ⑥ 沈国峰:《论判例法在我国古代法律渊源中的地位》,载 《法学评论》1986年第 6期。 · 121 · 法学杂志 ·2008年第2期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