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坡降对河川型态演变之研究ExperimentsontheAdjustmentsof.PPT

河道坡降对河川型态演变之研究ExperimentsontheAdjustmentsof.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道坡降对河川型态演变之研究ExperimentsontheAdjustmentsof

在坡降為0.03組別時,水流較集中,上游不時有深槽的出現,並對河岸產生少量沖蝕;但河岸一次崩落的泥砂量無法一次為水流所帶走,深槽隨即被填滿。在實驗時間的後段,上游段底床坡降變緩,且河岸因為多次的沖蝕變寬,單寬流量變小,流路變得幾乎覆蓋整個渠道,水流不管在橫向或縱向上皆無足夠的能力產生較大的床面改變,河況變的與0.01和0.02類似,但河道中的沙洲出現的頻率變的比坡降0.01和0.02的大。 流路一開始就成微彎的形式,30分鐘左右,彎曲部開始對兩岸邊攤產生淘刷,0.04沖蝕河岸處在中游,而0.05比較接近上游 Case4在上游並沒有形成明顯的主深槽,而Case5一開始就在上遊形成主深槽並持續向下淘刷,60min後下切減緩,河道開始向右岸擺蕩 中下游部分兩組流路因上游大量的來砂,使流路呈小幅度的快速擺蕩,沒有對兩岸產生太大的沖刷,直到150min後,擺蕩現象才逐漸加劇,而在215min時Case5下游左岸擺盪到邊壁。 兩組皆在上游處沖刷出深槽,使上游河床急劇下切,直到30~40min後,下切速率才減緩,上游河床開始橫向移動,但因加砂量遠小於水流可攜帶的砂量,故形成彎道後不會來回擺動,並在上遊形成一類似河階地的地形。 大量的泥砂在中游處堆積,造成流路不斷分岔擺蕩,流路不斷的在趨於穩定與分岔的過程中來回轉變。 205分鐘時,Case6在中游處刷到玻璃邊璧。 河道坡降對河川型態演變之研究 Experiments on the Adjustments of River at Channel Gradient Variations 作者:吳永勝 安軒霈 陳樹群 報告人:吳永勝 前言 改變渠道坡降 河川型態改變 輸砂率曲線變化 主深槽擺蕩週期 沙洲發展特性 研究動機 Gilbert(1914):利用室內水槽試驗研究水流挾砂力的問題 ,其試驗結果發現河床坡降和斷面寬深比呈反比關係。 Lane(1955):他省略了上式中寬深比的影響 ,並把公式簡化為下式。 前言 沖積河川自我調整模式 Schumm (1969):進一步把河寬(B)、水深(h)、寬深比(B/h)、河灣跨度(Lm)、彎曲係數(r)和河床坡降(S)全部納入影響因子來一併考慮,將流量(來水)及輸砂量(來砂)各別提出作討論,作為預測河床型態調整之基礎。 前言 沖積河川自我調整模式 山本晃一(1989):根據實驗提出河道的平面形狀和沙洲的分佈型態有密切關係。 前言 辮狀型河川沙洲型態與長寬關係 (河寬與沙洲型態關係圖 ) 實驗編號 模型坡降 模型河寬 (m) 模型流量 (cms) 加砂量 (kg/hr) 實驗時間 (min) Case1 0.01 0.5 0.000186 3.66 共五小時 300 Case2 0.02 Case3 0.03 Case4 0.04 Case5 0.05 Case6 0.06 Case7 0.07 實驗條件 上游進水口 0.4m 0.4m 實驗段2.2m 0.5m SEC1 SEC2 SEC3 SEC4 SEC5 SEC6 SEC7 SEC8 SEC9 SEC10 SEC11 SEC12 0.25m 0.25m 為了清楚區分流路和沙洲,將實驗的水加入染劑,流路有了顏色方便觀察沙洲變化與面積,實驗中更發現,可以藉水流顏色深淺觀察出沖刷坑與主深槽位置。 實驗設計 有染劑 無染劑 300min 145min Case1 Case2 實驗現象探討 河道中小坑洞形成的原因是因為上游來水中挾砂量不足,水流會在渠道中帶起少量泥砂,形成小型的坑洞,坑洞形成後會使流場中產生局部的流速變化。在坑洞的上游處,流速減緩,底床質在坑洞上半部落淤;而坑洞的下半部,水流從坑洞中流出,底床抬升,通水斷面束縮,流速變快,故在坑洞下半部產生掏刷。坑洞上部淤積,下部掏刷的影響,使的坑洞會逐漸往下游移動,且面積保持固定。 小坑洞成因 實驗現象探討 300min 215min Case3 實驗現象探討 115min 35min Case4 Case5 實驗現象探討 300min 215min Case4 Case5 實驗現象探討 105min 30min Case6 Case7 實驗現象探討 300min 205min Case6 Case7 實驗現象探討 輸砂量與輸砂率變化 由圖中可以發現,輸砂率和總輸砂量大致上都隨著坡降大小而變化,兩者有一正相關之情形。 實驗結果與分析 在前70min,Case6的輸砂率明顯比Case7的輸砂率大。 輸砂量與輸砂率變化 探討Case6前70min輸砂率較大的原因,水中來砂量的主要來自底床掏刷(縱向)與邊灘沖蝕(橫向)兩部分,故即針對Case6、Case7前60min的主深槽深度跟河道擺蕩寬度作探討。 Case6的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