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障碍的防治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防治 人的心理和人的躯体一样,可能会出现异常、障碍甚至疾病。因为躯体疾病常常伴有明显的症状,比如:发烧、呕吐等,所以大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识别它们,并能主动求医,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然而对于心理疾病,同学们却不甚了解,以致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而使病情不断加重. 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又称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是指一系列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或使个体感到痛苦的异常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心理功能的紊乱。 习惯上把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以及恶劣心境称为轻型心理障碍. 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被称为重型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 心理障碍的特征 1、不协调性:心理障碍患者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者反应方式与正常人不同。比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等等。 ?2、针对性:心理障碍患者往往对特定的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的表现可能是正常的。 3、适应不良:心理障碍患者的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完成社会功能。如:社交焦虑症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等等。 ? 4、需求助于专业心理工作者:心理障碍患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所以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帮助和指导是必须的。 我国制定出《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系统及诊断标准》(CCMD-3)。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精神疾病是一组症状表现严重,无法治愈的重型疾病。其实,精神疾病包含的范围相当的宽泛,比如我们平时见到的神经衰弱、焦虑症、烟瘾、酒瘾等都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 CCMD-3主要分类类别: 1.器质性精神障碍 如:脑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如:烟瘾、毒品成瘾 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如:紧张型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 4.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如:躁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 5.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 如: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 6.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如: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失眠症 7.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如:易性症、病理性偷窃,病理性赌博 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如:儿童孤独症 9.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如:多动症、品行障碍 10.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情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学生正处在求学、择业、恋爱、社会适应等重要人生选择时期,面对的矛盾多,内心冲突大,情绪波动大,加之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还不完善,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在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干预下,甚至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精神疾病。 大学生中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神经症、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网络心理障碍。 一、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es),以前也被称为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 共同特征: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发病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 症状表现:脑功能失调症状、情绪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多种躯体不适感等,这些症状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身上常常混合存在,没有发现脑和身体的病变。 神经症在大学生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但是至今没有准确的发病率统计数据。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神经症这一心理障碍是排在首位的。 本节主要介绍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中的疑病症、神经衰弱等类型。 (1)焦虑症 焦虑症以长时间出现持续的焦虑情绪、或反复出现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同时伴有口干、出汗、心慌、多尿、肌肉紧张、轻微颤抖、坐卧不安等症状的一类心理障碍。焦虑症又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大类。 (2)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神经症。简单地说,就是患者内心产生一种想法,自己明知这种想法是不正确,想克服这种想法,不去想它,但却又无能为力。内心中这两种观念互相抗争导致患者感到痛苦且无法自拔。大多在青少年期发病,起病缓慢,无明显诱因。 (3)恐惧症 恐惧症是指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异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