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计算机及更新换代
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出于军事上的目的与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签定了研制计算炮弹弹道轨迹的高速计算机的合同。在莫克利教授、埃克特博士带领下的研制小组,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奋战,耗资48万美元,终于在1945年底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取名ENIAC(埃尼亚克)。看上去它是一个庞然大物,总重量约30 t,长30 m,占地170 m2,它的耗电量也是惊人的,功率为150 kW,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 000次,共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70000多个电阻,10000个电容。工作时,常常因为电子管的烧坏而不得不停机维修;尽管如此,在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史上,它仍然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自它以后,人类在智力解放的道路上开始突飞猛进。
50多年,无论是运算速度、处理能力,还是存储容量都发生了人们难以预料的巨大变化。仅从70年代微型计算机出现到现在,其性能已提高数千倍,而价格降低了上万倍。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是人们难以预料的。
50年代是计算机研制的第一个高潮时期,那时的计算机中的主要元器件都是用电子管制成的,后人将用电子管制作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这个时期的计算机发展有三个特点:即由军用扩展至民用,由实验室开发转入工业化生产,同时由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和事务处理。
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基础元件;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设备,后来逐渐过渡到用磁芯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主要是用穿孔卡片,用户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系统软件还非常原始,用户必须掌握用类似于二进制机器语言进行编程的方法。
二、第二代计算机
采用了性能优异的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为逻辑元件。晶体管的寿命长、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省电,用它来做基础元件,使计算机结构和性能都产生了质的变化。它的计算速度达到了每秒几万到几十万次。
磁记录设备的应用是第二代计算机的又一个特点。主存储器用磁芯,外存储器用磁鼓,主存储器的容量从几千字节提高到10万字节。
ALGOL、FORTRAN、COBOL等高级语言,使计算机的总体性能大大提高。IBM公司的巴库斯领导设计的FORTRAN 语言至今仍在广泛使用。1958年,麦卡锡发明了用于编制人工智能程序的Lisp语言;霍普博士领导的小组也推出了面向商业事务处理的COBOL语言,并设计了实用化的编译软件,使得计算机能够自动地实现高级语言到机器语言的转换。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发明的成百上千种语言几乎都是由上述几种语言衍生出来的。第二代计算机在出版、航空订票、商务管理等方面已开始出现初步的应用成果,拉开了计算机广泛应用的序幕。
1964年起,我国相继研制成功了一批晶体管计算机,其中包括109机,DJS机和441B机,性能在每秒1万次到10万次之间,为我国的“两弹一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8年,当第二代计算机刚刚开始批量生产的时候,美国TI公司制出了第一块半导体集成电路,并在3年后研制成功第一台试验性的集成电路计算机。集成电路将众多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集成在一块薄薄的硅片上,集成电路使计算机的体积、可靠性、速度、功能、成本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它的体积比晶体管计算机又缩小了100倍以上,中型的有写字台那么大,小的只有打字机那么大,它的运算速度和内存容量比第二代计算机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分别达到每秒上千万次和十几万字节,能价格比大幅度下降,通用性提高,软件支持成倍增加,有利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
在应用方式上广泛发展了多用户自动分时系统并开始建立计算机网络。
四、第四代计算机
根据摩尔定律,微电子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每18个月性能翻番)向前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单芯片上几万~几十万个晶体管)出现,导致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四代。1978年以后,16位微处理器相继出现,微型计算机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典型的代表有INTEL8086.ZILOG公司的Z-8000和MOTOROLA公司的MC68000。INTEL公司不断推进着微处理器的革新。紧随8086之后,又研制成功了80286。80386、80486、奔腾、奔腾二代和奔腾三代。个人电脑(PC)不断更新换代,日益风靡世界。四代机比三代机,功能成量级增强,体积成量级缩小,价格成量级降低,使计算机形象不再是庞然大物,不再是高不可攀。
IBM大型机也借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不断升级换代。中、小型机的性能超过当年大型机,价格低廉,使其迅速普及。这一时期四代机技术加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推出了面向个人图形设计为主的新机型——工作站,一批公司因此而兴起,SUN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还有著名的SGI、HP公司。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发展为多媒体处理技术,大大推进了计算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第四代计算机在语言和操作系统方面发展尤快。形成了软件工程,建立了数据库,出现了大量工具软件。在应用方面,第四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