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bj.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bj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文化辉煌的历程;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是佛教的诞生地, 古印度人民还发明了0-9的记数符号,后被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古印度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其中的代表。 ;埃及金字塔;;司母戊方鼎 ;旬子;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 隋 唐 时 期; 明清时期;进一步探究:中华文化经历了哪些辉煌的历程呢?; 源远流长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楷书;根据自己的属相,学写甲骨文;隶书;“车”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楷书简体。 ;文字的作用: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第一部军事著作—— ? 第一部科普作品——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 ;见证之二:;  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韩剧在中国热播让国人引发中华文化思考:中华文化在今天怎么了? 为什么在中华文化中生根的儒家文化却在韩国发扬广大? ;①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 ②经济上:工业革命,冲击封建自然经济。 ③思想上: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④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表现: ①清朝统治者极力推行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②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 ③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④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 ⑤西学大量传入,西学东渐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关系: 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 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发展。 ;;2、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如何);辉煌历程;知;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而消亡了。这说明( ) A、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 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3、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A、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B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C 、维新运动出现 D 、洋务运动出现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 )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 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1、2005年6月1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相当部分外国人对汉语的热情,似乎更多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与好奇,注重的是中国的“过去”。如何有效地增强中国现代的独特魅力,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要有效地增强中国现代文化地独特魅力,必须( ) A、淡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发展中国现代文化 B、融合各民族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完全统一 C、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D、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材料分析;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005年3月16日报纸载文指出,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惟有中华文化具有持续发展,从不间断的稳定性,这是因为中华文化总是能够吸纳外来文化优长之处为己用,而从不被外来文化同化. 辨析:中华文化这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它具有包容性. 1)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正确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文明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