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综合报告
新疆农牧市场培育
与地方政府行为
一 、新疆农牧产 品市场现状与建设难点
(一)农牧产品市场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前,新疆与全国一样,建立起了一整套
高度集 中的产 品经济模式,形成了一套高度集 中的农牧产品流通
体制 。这一体制的特点是:流通渠道单一,绝大部分农牧产品只能
由国合商业经营。个体经营者,特别是从事批发和长途贩运的个体
经营者,均被视为投机倒把而被取缔。在经营上 则采取强化行政干
预的手段,实行统购派购方式,收购起来的农牧产品,通过指令性
计划层层调拨,销售也是通过 国合商业组织供应,在价格上则 由国
家统一定价。尽管与生产资料及重要工业品的流通体制相比,农牧
产 品流通体制 的集 中程度不算很高,农 民生产或采集 的部分农牧
产品仍可以 拿到集贸市场上出售,但范围和数量都很小,市场机制
对农牧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应当承认 ,过去这种流通体制对稳定当时的国民经济和人 民
第 2 页
生活,改善城市副食品供应,防止通货膨胀,胜利完成生产资料所
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粉碎 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促进
经济发展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传统的流通体制 已明
显不适应农牧产 品生产发展 的需要 。传统的农牧产 品流通体制 的
局限性表现为流通渠道单一,经营方式不灵活,国家包得过多,统
得过死 ,企业经 营缺 乏活力 ,助长 了官商作风 。更为严重 的是 ,由于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过于僵化,忽视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致使农牧
产品的价格长期背离价值,严重挫伤了广大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造
成生产发展缓慢,城市供应匮 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
活需要。从而不得不通过发放票证、限量供应来平衡低水平的市场
供求,对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产生了消极的
影 响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新疆流通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
由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过渡 的进程 中,市场机制在资源 配置 中的
基础性作用逐年扩大 。 目前除少数关系 国计 民生 的重要商 品仍实
行计划管理外,大多数农牧土特产品都 已进入市场 。截至 年
底,新疆 已拥有城乡集贸市场 个 。其中,农村初级市场
个 ,城 市集 贸市场 个 。新 疆 各类 有 形 商 品市场 的交 易额 达
亿元 , 占社会 商 品零售额 的 比重 ,商品市场税收为
亿 元 。 年一季度 比上年 同期又增长 以上 。
农牧产 品市场在新疆整个商 品市场 中 占有突出地位 。新疆农
受政府部 门监督
牧产 品市场 已逐渐成为在 国家指导和控制 下 的、
管理的、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经营的、机制 比较健全的多类型、多层
次、多功能的流通网络。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近几年 由于各地抓紧
“菜 篮 子 ”、“米 袋 子 ”工程 建 设 ,一批 蔬菜、果 品、粮 油、肉类、活 畜等
专业市场应运而生,其覆盖面和交易半径不断扩大,不少农牧产品
市场的交易量 已初具规模,交易功能不断完善。有的市场把大宗交
易集中起来 ,比质 比价,按照供求规律形成相对合理的商品交易价
第 3 页
格,已成为新疆同类产品交易的重要参考数据,对新疆 市场的稳定
产生着较大 的影 响。
新疆农牧产 品市场经济改革主要是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的:
一是建立 了以公有制为主体 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的农牧产 品流通
体制 。允许除国营、集体所有制商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