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难忘树桩人伤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终生难忘树桩人伤员.pdf

王剑贞回忆录 终生难忘树桩人伤员 人类经历的每次战争,都会从战场走下成千上万的残废军 人。在一般人的眼里,残废军人最大的特点,便是因缺胳膊 少腿,要么拄着拐杖踽踽而行,要么装着假肢,步履蹒跚。 或者是失明、失聪、乃至破相,脸上和身上因战伤而留下难 看的疤痕。用不着他们讲解,人们从他们身上、脸上,就能 看见战争和战争的残酷。不过,我今天要写下来的,是从朝 鲜战场回归的另一种残废军人。他们从未出现在,也不可能 出现在闹市大街或公众面前,他们没有被披露于媒体,没有 见诸于报章杂志,他们不为当时的世人所知。当然,更不为 今人所知。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残废军人中的一个殊殊的 群体:树桩人。 1951年深秋的一个周日,我和一位比我年长几岁的战友,散 步时走出营区。那时,我们十五师驻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部 队已经列入志愿空军作战部队序列,正在进行紧张的战前培 训。在师直属队的营区外面,毗邻一所志愿军陆军的荣军教 养院。是的,不是医院,不是疗养院,而是荣军教养院。 荣军,好理解,就是残废军人。五十四年后的今天,我才明白, 教养二字是要分开理解的。对于教养院的一部分残废军人, 是教:要教会他们独立生活和谋生的能力。教养院对他们, 只是人生的一次过渡;而对于另一部分残废军人,则是终生 奉养,即他们将在教养院终了此生。 我们经过教养院门口时,没有见到在一般军医院门口常见的 有轻伤员出入或轻伤员滞留门口看热闹的情景。放眼望进 去,院子里静悄悄的,也只见白衣的护理人员晾晒、整理被 褥,依旧不见柱拐的伤员。对那种特殊的寂静,我感到奇怪. 我问那位战友: “怎麽看不见伤员?” 他用手碰了碰我的手臂,神密兮兮的示意我不要讲话.我有 些谔然。 我们在那个肃杀的秋天里,就那麽静静的并肩走着。树上光 秃秃的枝条在萧疏的秋风中颤抖,路上积满了已经干枯的树 叶。每一步踩下去,都是踩碎树叶时发出的唰啦唰啦的声响。 仿佛在诉说这个秋天的秘密。走过教养院之后,我那位战友 才小声反问我: “小王,知道那里边住的什么伤员吗?” “不知道。” “都是在朝鲜冻伤的。” “!?”我很惊讶。 我的战友再次压低了嗓门: “这里的许多伤员,因为冻伤严重,在送来之前,为了保住 性命,把胳膊,腿,都锯掉了。” 他回身望了望身后,似是在看那座教养院,又似乎在看身后 有没有人。又小声告诉我: “那里边最严重的伤员,双臂、双腿都被齐根锯掉,一天到 晚像根树桩子一样躺在那里。” 我惊呆了。 我第一次知道这世上,竟有这样的伤员!? “他们一天24小时,只能仰卧在床上。他们和我们一样, 有鼻子、有肺、能呼吸;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能看, 能听,能吃,能喝,能说,甚至能喊。他们有生命,但就是一 动都不能动。他们喝水、吃饭,要护理员喂。大小便,得护 理员伺候。他们想侧卧,必得护理员帮忙。他们想翻身是不 允许的:因为没有四肢做支撑点,很可能憋死。” “天气好的时候,护理员会推他们出来晒太阳。” “他们这一辈子,只能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 年的躺在那里。” 我有句话想说,但没说出来. 我的战友仿佛看透我的心思: “想死也不可能,因为没有人会把安眠药递给他们。” 战友最后特地叮嘱我: “这批伤员对外是保密的,传出去会起反作用。”那时候, 还没出现负面效应这个词汇。 “那里面,也不允许我们进去:担心我们受刺激,影响情绪。 看到那种惨状,意志薄弱的人,很可能没上前线,先就开了小 差。” 我不知道那座荣军教养院里,有多少这样的树桩人伤员。我 也不知道,是否还有更多的树桩人伤员,还住在其它的荣军 教养院里。 如果今天有人问我:你亲眼见过他们吗? 我只能如实回答:没有。在54年前的那个深秋,我只是和 战友从那座荣军教养院的门前走过。坦白地说,那时候,就 是允许我们探视,我也没有勇气走进去面对那些树桩人。但 是,我相信那位战友的述说是真的。 再往后,我发现我的很多战友都知道这件事。有一次闲聊中, 另一个战友还透露:教养院的领导正在为这些树桩人伤员介 绍“对象”。这可炸了锅:为他们找“对象”?从大家你一言、 我一语的插话中,我总算听明白了,这是一种特殊的“对象”: 以妻子的名义,终身陪护他;陪伴他说话、聊天,用女性的 温情排解他内心的寂莫和痛苦。不过,尽管教养院的领导做 了很多努力,还是没有人响应。几个月以后,我们师开赴抗 美援朝前线辽宁省庄河县的大孤山机场。虽然,后来又 回到公主岭休整,但没有几个月,就转场到吉林东丰县的东 丰机场。从此,十五师再也没回公主岭。而我们定向台,又 被单独留在安东的空联司。这样,我就再没有机会接近那座 荣军教养院。

文档评论(0)

zhoubingchi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