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神京路》经典文学作品.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 生活的馈赠 (序) 冯德英 看到文坛上不断有新人崭露头角,总是一件令人感到高兴 的事情。与其说这是狭义而具体的事实,倒莫如说是广义而深 刻的象征:只要那一株又一株的文学新苗不断拱破泥土,绽放 嫩芽,文学的百花园便会永远呈现一派盎然生机。 据我的大体了解,明华之于文学创作完全是半路出家。他 在厂子里当过工人,在公司里干过统计。风华正茂的时候,又 戴上领章帽徽,在部队里一干就是整整九个年头。转业后的第 二年,他迎来人生道路上一次重要转折。1981年,他调入 ((淄 博日报》社,一本正经的文字生涯由此而始。1985年,他又心 血来潮,改行去了电视台,搞开了电视剧。从此以后,才逐渐 潜心于文学创作。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看到明华的 作品结集出版,其勤奋和执着的精神是不难想象的。正如书名 所提示的那样,一部 《杳杳神京路》,便是作者于创作过程中 全部痛苦与欢欣的实录,是他在文学之路上艰难跋涉的写照。 总之,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他能有如此建树,实在可喜可贺。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是生活的馈赠。如果说改革是当 今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那么,报告文学集 ((杳杳神京路》便 是镌刻时代魂魄,讴歌时代精神的立传之作。作者以生动细腻 1 的笔触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勾勒出奋斗在改革第一线的企业家们 坚毅的身姿,向读者们展示了一组矢志不渝的改革者 的群像 一 坚韧不拔的是宗义、锐意进取的高乃祥、历经磨难 的 尚 瑕,还有那些奋力开拓、勇往直前的老经理、新厂长……他们 既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普:}人,又是挺立于改革潮头的弄潮 儿。他们身上,既有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又有新的时代气质 和开拓精神。从他们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亲切地触摸到时 代跃动的脉搏,清晰地看到改革前进的足迹。 深刻地表现当今改革开放中的社会生活,揭示由改革所引 起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道德的、心理的诸方面 的变 化,强化全社会对于改革的热情和信念,无疑是每一个文学工 作者所面临的严肃而紧迫的历史使命。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 伟业,我们时代文学的基调也就必然是一种撼人心魄的阳刚之 美。那些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文字游 戏,即使不是对严肃使命的一种有意裘读,至少也是一种无意 的曲解。事实上,作者在用作品表现社会的同时,社会也用同 一的作品表现了作者自己。不难看出,明华同志的创作态度是 真诚的。不知道明华同志创作上是否出于完全的自觉,从他作 品的特色来看,他写改革,不是仅仅着眼于写事件,而是着眼 于写人物。无论是命运中的升沉荣辱,还是事业上的大开大 阖,也无论是生活中的悲欢际遇,还是爱情上的缠绵婉约,作 者的着力点始终在于深入挖掘主人公真实、丰富的感情世界。 因此,他笔下所刻划的这些人物大都令人觉得真实、生动、亲 切。而由他的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严肃认真的创作初衷,C的确 难能可贵。 值得一提的还有明华创作上的语言特色。很显然,文学语 言是一个作家形成文学风格的重要因素。明华的文学语言准 2 确、流畅而又优美。写景状物、道人言情,不仅形象生动,而 且不乏幽默和含蓄。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看来,他在语 言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当然,也无需讳言,明华的创作刚刚起步,加上主客观条 件的限制,他的作品内容尚嫌单薄,作品结构手法亦未臻捻 熟,艺术表现手法也欠多样化,这些,都需要明华同志在认真 探讨创作得失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改进。对于明华同志今后的 创作,我有理由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因为,新苗已经破土,只 要根深苗旺,只要自强不息,将来是会长成大树的。他毕竟还 年轻。年轻就是希望,就是潜力。 我希望明华同志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同时,也期待着今 后能看到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间世, 199。年5月于泉城 3 目 录 生活的馈赠 (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