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中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中医外科
第一章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指胆囊935
1.2.4 肝功能:结石引起胆总管梗阻时肝功能受影响,GPT、r-GT、AKP等可不同程度升高。
1.2.5 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可不增高,但结石引起胆囊
管、胆总管梗阻时胆红素升高。
1.3 诊断标准
依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1.4 分期分型
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分期分型。
1.5 鉴别诊断
1.5.1慢性胃炎:也表现为上腹隐痛、刺痛、腹胀,伴胃纳呆,嗳气 一般无发作性剧烈腹痛,行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1.5.2肾绞痛:一般而言,肾绞痛始发于腰部,且向股内侧和外生殖器放射,可伴有血尿,小便时可有明显的尿道内痛,肾区有明显的叩击痛。
1.5.3 肠痉挛:以脐周为重,多呈阵发性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较重;由肠梗阻引起者还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或“气过水声”。
1.5.4 胰头癌或壶腹癌:压迫胆总管时可引起梗阻性黄疸,且呈进行性加深,起病缓慢,常无腹部绞痛和发热症状,体检时常可扪及肿大而无压痛的胆囊。与结石性黄疸完全不同。B超、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1.5.5 甲型肝炎:有传染病接触史、有饮食不洁史;一般黄疸较轻,不伴腹部绞痛史,肝功能检查常有明显异常。
2 辨证
2.1 肝胆气滞证:上腹或胸胁胀痛,甚者绞痛,牵引肩背,嗳气吞酸,食纳减退,或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舌淡、苔白或微黄,脉弦或弦紧。
2.2 肝胆湿热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牵引肩背,恶心呕吐,口干而苦,目黄,面黄,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2.3 肝胆瘀滞证:胃脘痞胀,胸胁不舒,反复发作,或全无症状,仅感饭后不适。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沉涩。
936
2.4肝胆脓毒证:胁腹胀痛,痛引肩背,痛而拒按,腹皮挛急,高热寒战,口干舌燥,饮食即吐,恶呕频频,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甚者神昏谵语,身热肢冷,舌绛、苔黄腻,脉滑数或脉微欲绝。
此外,临床上还可见其他一些证候,以及证候兼杂相见,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辨证。
3 治疗
3.1 手术治疗
将胆囊连同结石一并切除。在并发腹膜炎、病人全身情况不允许进行较大的手术时,只宜行胆囊造口术,取出结石,留置胆囊引流管,待病情好转后再择期施行胆囊切除术。经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个别患者有特殊要求的也可行胆囊切开取石术。
3.2 药物治疗
3.2.1 中药内服治疗
3.2.1.1 肝胆气滞证
治法:疏肝和胃,利胆排石。
方药:柴胡12g, 枳壳9g, 木香9g, 川楝子6g,黄芩12g,金钱草30g,鸡内金12g, 清半夏9g, 白术12g, 茯苓18g, 生大黄9g。
院内制剂:胆病颗粒,每次10g,每日2次。
3.2.1.2 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腑排石。
方药:枳实12g,木香6g,茵陈蒿15g,黄芩12g,蒲公英30g,金钱草30g,大黄9g,芒硝15g。
常用中成药:胆宁片,每次5片,每日3次。
3.2.1.3 肝胆瘀滞证
治法:疏肝利胆,化瘀消石。
方药:柴胡12g,白芍15g,青皮6g,桃仁9g,川楝子6g,香附12g,郁金12g,元胡15g,生大黄9g。
常用中成药:消炎利胆片,每次5片,每日3次。
937
3.2.1.4 肝胆脓毒证
治法:泻火解毒,通腑救逆。
方药:茵陈蒿15g,黄芩12g,蒲公英30g,黄连6 g,丹皮12 g,瓜蒌18 g,大黄9g,芒硝15g。
3.2.2 西药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四肢血管疾病,以下肢多见,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者,男女之比为6:1,由于下肢病变动脉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得肢体组织缺血,以致发生溃疡或坏死,预后不良。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在中医学中属“脱疽”范畴。由于高年脾肾之气渐衰,运化失司;加之膏粱厚味太过,痰浊内生,凝滞脉络,导致痰瘀互结,日久脉道闭塞,肢体失于濡养,终成脱疽之病。
1 诊断
938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有患肢稍冷,轻度麻木,活动后易感疲乏,并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病情继续发展,患肢在安静状态下出现持续性静息痛,于夜间尤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
1.1.2 体征:早期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可减弱或消失,以后腘动脉及股动脉搏动也可能逐渐消失,肢端皮肤苍白,静脉充盈时间和皮肤色泽恢复时间都有延迟。到病变后期出现组织营养障碍性病变,如足趾冰冷、发绀、溃疡、坏疽、趾甲增厚或变形等。
1.2 辅助检查
1.2.1 患肢抬高及下垂试验:把肢体抬高45度持续2分钟,观察足底面的皮色,如果患肢侧支循环不足,则足底显示苍白。然后让患者坐起使肢体下垂,观察足背静脉充盈及足部位发红时间,正常人的静脉充盈时间在20秒以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