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祖上入闽三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熹祖上入闽三考

朱熹祖上入闽三考 陈国代 笔者在2007年4月在《朱子文化》杂志上发表《朱松门人谢誉生平小考》,对朱松入闽时间有所探讨。在2007年12月出版的《朱熹在福建的行踪》一书《朱熹与政和》一章中,笔者又有“朱家入闽的最早时间”的探讨。两次探讨,引用四库本《韦斋集》的《送程复亨序》的落款时间“宣和辛丑八月某日”以及文中“从予游于闽者二年”来推断朱松在政和八年(1118)登第后,入闽为宦的时间范围为宣和己亥或宣和庚子(1119—1120)。由于后世撰文者引用文献失考,甚至不尊史实妄加改窜,混淆视听,引起纷乱。笔者不得不再翻故纸堆,为文一说,冀望有补于朱子文化的宣传。 一、从朱熹的一篇跋文说起 朱熹作《跋大父承事府君行状》,其云: 右先大父赠承事郎府君行状,先君太史、吏部、赠通议大夫君所撰也。当时既以请铭于政和主簿卢君点,未及砻石,而群盗蜂起,文书散逸,于今仅存半稿,不可复刻矣。熹窃惟念吾家自歛入闽而府君始葬于此,不可使后之子孙不知其时世岁月,与其所以积德垂庆,开祐后人之深意,敬立石表,刻状下方,树于墓左。先世坟庐在婺源者,及祖妣孺人以下别葬所在,亦具刻于碑阴,使来者有考焉。卢君字师予,老儒博学,清谨有驯行。定宅者,弋阳金生,字确然,亦廉节士,颇通方外之学,姓字皆见先集云。庆元五年十有二月甲子孝孙具位,熹谨记。[1] 序文所言《行状》,即朱松所作《先君行状》。其云: 公讳森,字良材,姓朱氏。世家歛州之黄墩,七世祖天祐中以陶雅之命总卒三千戍婺源,邑民赖以安,因家焉。曾祖甫,祖振,父绚,皆不仕。公少务学,科举既废,不复事进取。既冠而孤。他日岁时子姓为寿,举先训戒饬诸子,谆谆以忠孝和友为本,且曰:“吾家业儒,积德五世后,当有显者,当勉励谨饬以无坠先世之业。”已而鸣咽流涕,以奉养日短为终身之忧。胸中冲澹,视世之荣利泊然,若不足以干其心者。家人生产,未尝挂齿。子松游乡校,时时少得失,无所欣威。家既素单,久而益急。或劝事生业,曰:“外物浮云尔,无庸有为也。使子贤,虽不荣于我,足不然适,重为后日骄纵之资尔。”独见松从贤师友游,则喜见言色。其笃于道义,而鄙外浮荣,盖天资云。晚读内典,深解义谛,时时为歌诗,恍然有超世之志。与人交,无贤否,皆得其欢心。然胸中白黑了然,人莫能名其为通与介也。以某年月曰卒于建州政和之官舍,享年若干。娶程氏,三男。松举进士,迪功郎,初尉则政和也。次柽,次樺。二女未适人。将以某年月日寓葬于政和护国院之侧。谨状。[2] 朱松为亡父所作《行状》很简略,连生卒年都没有填上,为后世研究者带来困惑。因为它事关朱熹家族从徽州婺源迁居建州政和的时间判定问题。但朱松说自己“初尉政和”和朱森“卒于建州政和之官舍”,则朱森在朱松任政和县尉期间去世是很明确的。朱森葬年,可以从朱熹的《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里找到。序云: 先吏部于茶院为八世孙,宣和中始官建之政和,而葬承事府君于其邑,遂为建人,于今六十年,而熹抱孙焉,则居闽五世矣。淳熙丙申,熹还故里,将展连同之墓,则方夫人,十五公冯夫人之墓皆已失之,因亟询访得连同兆域所在,乃率众人言于有司,而复得之。其文据藏于家,副于族弟。然而三墓者则遂不可复见。癸卯五月辛卯因阅旧谱,感世次之易远,骨肉之易疏,坟墓之不易保也,乃更序次,定为《婺源茶院朱氏世谱》,而并书其后如此,仍录一通以示族人。十一世以下来者未艾,徽建二派自今每岁当以新收名数更相告语而附益之,庶千里之外,两书如一,传之永远,有以不忘宗族之义。至于芦村府君,其墓益远,居故里者尤当以事相率展省,更力访求三墓所在而表识之,以塞子孙之责,而熹曾大父王桥府君无他子,其墓在故里者,恃有薄田于其下,得以奉守不废,当质诸有司以为祭田,使后世子孙虽贫毋得鬻云。淳熙十年癸卯(1183年)五月,九世孙宣教郎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熹序。[3] 朱熹此序有三点值得注意: 1、朱松宣和中始官建之政和。北宋宣和纪年有七年,即己亥至乙巳(1119—1125),朱熹未明说具体是哪一年。 2、朱熹作序时间是淳熙十年(1183)五月二十八日,上推六十年,即宣和五年(1123)。 3、朱熹将宣和五年朱森“入土为安”作为划判朱家为福建建州人的标志。所言六十年者,指朱森安葬已经六十年。 二、从朱松文章中窥视 朱松入闽,有无确切的时间表述呢?朱松在《送程复亨序》一文中说: 广平程某复亨,谓予外兄,从予游于闽者二年。予语以“安逸忧患”,知之详矣。将归省其母及其祖母,其可以无言?司徒文子问于子思曰:“亲丧三年未葬,则何服?”子思曰:“三年而未葬则服不除也。”故告之一曰:“葬吾舅而后加吉服。”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曰:“丧不欲其速贫。”古之君子以失位于诸侯曰丧。丧不欲其速贫,若是,其急也。故告之二曰:“葺尔居,以宁尔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植之榛莽,则与之靡然。故告之三曰:“非尔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