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危害及综合防控技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白蛾危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美国白蛾危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美国白蛾(Drury),又可以被称为美洲白蛾、秋幕蛾、网幕毛虫等,属于灯蛾科(Arctiidae)、鳞翅目(Lepidortera)。最早发现美国白蛾的地方是加拿大和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后,很多地区受到了危害,并且在近年来有不断蔓延的趋势,几乎在每个地区都有美国白蛾,已经成为我国两类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1]。美国白蛾的入侵对我国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当前林业建设当中,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入侵及防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美国白蛾的发生以及生长规律,对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期望为美国白蛾的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2]。  1 美国白蛾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美国白蛾在成虫的时候是白色的,具有较大的复眼,在胸部以及头部具有白色的长毛,全身都具有鳞片并且比较小而密集,喙比较短并且弱。雄蛾一般长9~12 mm,双翅展开的长度有23~34 mm,腹面是黑褐色,在前面的翅上面具有几个褐色斑点。雌蛾一般长9~15 mm,双翅展开的长度有30~42 mm,前翅的颜色是白色,没有斑点。  1.2 生物学特性  美国白蛾世代重叠,一年发生3代,越冬的方式是蛹。成虫的飞行能力比较弱,大多数是在夜间进行活动。在4龄之前,幼虫是群居生活,并且进行吐丝结网。在5龄以后就出网,并且食量便得也比较大。  2 美国白蛾危害特点  2.1 生存、繁殖能力强  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和耐高温能力,在-16 ℃低温和40 ℃高温中都能够生存,在没有食物的情况先,幼虫还能够存货10~15 d。而且雌蛾的繁殖能力比较强,每个最多可以产卵1 900多粒,平均300~600粒,一年繁殖3次。  2.2 传播能力强  低龄幼虫一般喜欢群居,而且具有吐丝结网的习惯,当泛滥的之后,会对周围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老熟幼虫的食量比较大,在3~4 d就能够将一棵树上面的叶子吃光,甚至是危害周边的农作物。美国白蛾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在4-10月,各种形态的虫子都能够进行传播,其中最容易进行大范围内传播的是4龄以上的幼虫以及蛹,每年的扩散距离能够达到35~40 km。  2.3 食性范围广  总体而言,美国白蛾的食性范围较强,能够对300多种植物产生危害。危害范围涉及果树、林木以及农田作物,其危害能力与程度都不可忽视。  3 美国白蛾综合防控技术  3.1 预防措施  3.1.1 加强检疫管理  对进口以及疫区的木材相关产品、森林植物以及包装材料进行详细的检疫。各级森防机构还应该对造林现场、绿化工程以及木材、货物集散地进行二次检疫,对发现美国白蛾的货物进行依法处理。  3.1.2 建立完善的检测制度  各级林业部门应当加大对疫情的监控,配备完善的疫情监控措施,并且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时掌握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针对美国白蛾发生的每一个时期,应该进行专项普查。在普查的时候要以木材及苗木的聚集地以及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为主,并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对美国白蛾进行详细的踏查。  3.2 防治措施  3.2.1 生物防治  (1)性信息素诱捕。在疫情不太严重的地区,可以利用性信息素对美国白蛾的成虫进行捕杀。在春季的时候,诱捕器要安装在树冠下层枝条,夏季,要将诱捕器安装在树冠中上层。诱捕器的安装距离大约是300 m。为了将美国白蛾彻底杀死,每隔3~5 d要对诱捕器当中的敌敌畏棉球进行更换。诱芯可以连续使用两代,当第一代用完之后,将其用胶片包住,放在冰箱当中进行低温保存,直到第二代使用时。  (2)释放周氏啮小蜂。当在美国白蛾处在老熟幼虫时期,就可以释放周氏啮小蜂,每代放1次。在释放周氏啮小蜂的时候要选择比较好而且风力小的天气,释放的比例是小蜂和幼虫(3~5):1。在释放的时候,首先要在树干的背阴面安装漏斗状的厚纸条,然后在漏斗当中放置孕蜂裸蚕蛹,小蜂就能够羽化而出。  3.2.2 物理防治  (1)灯光捕蛾。美国白蛾具有趋紫外光的特性,利用其这一特点就可以对你美国白蛾进行灯光诱捕。  (2)围草捕蛹。利用作物秸秆以及杂草等将离地面1~1.5 m处的树干围绑起来,以此来捕捉老熟幼虫化蛹。在12月就可以讲草把解除烧毁。  3.3 化学防治  当白蛾的危害不大时,尽量不要运用化学药品进行防治,当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残留比较低、毒性比较小的农药,以免污染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进行美国白蛾防治的主要药品包括氟啶脲、茚虫威丙硫克百威、氟虫腈等,这些药品的药残量比较低。在喷洒农药的时候,要将各种农药轮流使用,避免美国白蛾产生对农药的抗性。  4 结语  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并且适应性很强,繁殖能力强,食性杂,容易造成大规模的危害。本文依据防控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