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管通道法转Bar基因胡麻后代分子检测.docVIP

花粉管通道法转Bar基因胡麻后代分子检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粉管通道法转Bar基因胡麻后代分子检测

花粉管通道法转Bar基因胡麻后代分子检测 苏文杰 ( 通渭县鸡川镇政府,甘肃 定西 743300 ) 摘 要:以花粉管通道法转Bar基因胡麻T1代胡麻为研究对象,用CTAB法提取DNA,经PCR分别扩增外源基因Bar基因的片段,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分析,筛选Bar基因成功整合到基因组的单株,结果在114个T1系亚麻植株中检测出5株含有Bar基因的阳性亚麻植株,转化率为4.4%。探讨了花粉管通道法转Bar基因在亚麻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胡麻;PCR检测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7)03-0117-02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志码: B 1 前言 油用亚麻,又名胡麻,拉丁学名Linum usitatissimum,属于亚麻科亚麻属普通亚麻的一个变种,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油用亚麻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古、山西、宁夏、河北、新疆及青海等省区。 利用转基因技术育种可以打破物种间的遗传障碍,实现优良目的基因的定向转移,同时具有后代易于稳定、育种周期短等优点,为作物育种和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已报道亚麻遗传转化主要采用基因枪导入法和农杆菌侵染法,但这两种方法都需要经历组织培养的过程,具有实验设备配备要求高、操作复杂、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花粉管通道法是利用植物授粉后形成的天然花粉通道,经珠心通道,将外源DNA携入胚囊,从而转化早期胚胎细胞的方法。它避免了繁琐的组织培养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直接用于常规育种。自花粉管通道法问世以来,已在水稻等多种植物的遗传转化中取得成功,但应用在油用亚麻的遗传转化尚未见报道[1]。 Bar基因能使植物抵抗如草丁膦等以PPT为活性成分的除草剂,具有PPT活性的除草剂具有输导型灭生性,杀草谱广,对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均有枯杀作用,而且在土壤中易被代谢分解,残留期短,半衰期只有2~3 d。目前,Bar基因已导入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烟草、马铃薯、番茄、高粱、燕麦、甘蔗、番术瓜、菜豆、豌豆、棉花等作物[2]。本论文以花粉管通道法导入Bar基因的T1代胡麻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PCR分子检测手段筛选Bar基因成功整合到基因组的单株,并统计分析转化效率,为开展胡麻转基因育种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试验用花粉管通道法转Bar基因胡麻T0代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胡麻课题组提供,播种后分单株取样检测。 2.1.2 主要试剂 Premix Taq DNA 聚合酶、dNTP、DNA Marker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PCR引物由Invitrogen公司合成。 2.1.3 主要仪器 台式冷冻离心机、基因扩增仪、凝胶成像仪、电泳仪及移液枪。 2.1.4 主要缓冲液配方 CTAB提取缓冲液:100 mmol/L Tris-HCl (pH值8.0),20 mmol/L EDTA (pH值8.0),1.5 mol/L NaCl, 2% CTAB (W/V),4% PVP40 (W/V)和2% 巯基乙醇 (V/V),PVP和巯基乙醇使用前加入[3]。TE:10 mmol/L Tris-HCl (pH值8.0),1 mmol/L EDTA。6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样缓冲液:0.25%溴酚蓝 (W/V),40%蔗糖 (W/V)。1TAE电泳缓冲液:40 mmol/L Tris-乙酸,1 mmol/L EDTA。 2.2 方法 2.2.1 CTAB法提取DNA 取样:摘取T1代114株胡麻的幼嫩组织,然后分管冷藏。 2.2.2 PCR扩增 以含有由CaMV35S 启动子、Bar基因和NOS 终止子组成的表达框的质粒pG4A作为PCR 检测的阳性对照,未进行转基因操作的胡麻植株为阴性对照,水做空白对照,用Bar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 反应体系如下: Premix Taq Mix 6.25 mu;L Bar-F 1.0 mu;L Bar-R 1.0 mu;L DNA 1.0 mu;L ddH2O 3.25 mu;L 总体积 12.5 mu;L PCR循环参数:94℃预变性 3 min,94℃变性30 s,56℃退火30 s,72℃延伸30 s,72℃后延伸5 min,经32个循环后10℃保存。 2.2.3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5%琼脂糖电泳点样总量为6 mu;L体系,加样顺序为1 mu;L溴酚兰+5 mu;L扩增样品。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3.1.1 PCR 阳性植株的鉴定 为了验证Bar 基因的导入与否,将T1代114株胡麻的幼嫩组织摘取分管冷藏,以阳性植株为对照进行PCR分析。从中提取DNA 进行Bar 基因的扩增,其结果如图1所示。 3.1.2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率分析 如表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