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林病虫害防治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护林病虫害防治分析

防护林病虫害防治分析    论文关键词: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食叶虫、茎点菌溃疡病、杨树球溃疡病、细菌性溃疡病等四种病害的发生进行了分析,并针这几种病害的预防治理提出了具体措施。         0引言      随着造林工作的不断深入,防护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日益突出。现就杨树病害情况进行分析:      1食叶虫防治措施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杨树食叶害虫防治要坚持以适地适树和抗性树种为主的营林措施为基础,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和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根据系统调查结果,预测杨树食叶害虫各虫态的发生期,为防治时机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大部分杨树食叶害虫一年多代,而以第一和第二代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较高,所以重点抓好前二代的防治。防治时机应遵循虫龄低、虫态相对整齐和采取的措施要效率高、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1.1人工物理防治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对于春尺蠖等成虫需爬行上树产卵的害虫,可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绑扎塑料布等方法阻隔成虫上树产卵。      1.2Bt等生物防治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生物农药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m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亩、青虫菌乳剂1-2亿孢子/ml、阿维菌素6000-8000倍。高大的片林,如有机场条件,可考虑利用飞机防治。片林和海防林,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治。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害虫产卵初期,50个/hm2放蜂点,放蜂量25-150万头/hm2。      1.3仿生等药剂防治灭幼脲为主的仿生农药喷雾防治。20%灭幼脲Ⅲ号25g/亩,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仿生药剂使用要注意把握用药时间,虫龄越小越好。      1.4打孔注药防治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杀虫双水剂。用药量为2-4ml/10cm胸径,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2茎点菌溃疡病的防治      病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1-2年生苗木,尤其是危害苗木木质化程度较低、冬季遭受冻害的苗木。一年生枝条和3-5年生幼树也可感病。发病初期在树干可见褐色浸润病斑,随着上下扩展,可产生5-15cm长稍微陷洼的梭形溃疡病斑,有时在感病的主侧枝上不呈现梭形溃疡病斑、而呈树皮大块变色坏死。发病后期,感病枝干的树皮组织逐渐呈淡黄色,同时在受害部密生隆起的黄色小颗粒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约在5月中旬以后,分生孢子器逐渐成熟开裂,溢出土黄色丝状的分生抑、孢子角,发病严重时,病斑围绕树干使植株枯死。病原菌:该病病原菌属球壳孢目球壳孢科拟茎点菌属为拟茎点菌。其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表皮下,单生或聚生在子座内,呈扁球形或不规则形。分生孢子有2种形状,纺锤形孢子、线形孢子,均为无色透明,分生孢子梗单枝,较短。该菌在13-32℃温度范围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32℃,其中最适宜温度为30℃。发病规律: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5月初,病斑纵横逐渐扩大成梭形。5月下旬或6月初,分生孢子器开始成熟开裂,可溢出淡黄色的丝状分生孢子角,遇雨水易溶,被昆虫和雨水溅射而随风吹散传播。7月中旬后,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随感病树皮失水干缩全部脱落。8月停止发病。防治方法:①在分生孢子器开始成熟开裂前,对发病部位用利刀刮除,喷涂化学农药,可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等200倍液喷1-2次。②选用优质苗造林,保持苗木的含水量,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和增强生长势,是防治和减轻该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3杨树球二孢溃疡病防治分析      病害症状:该病多发生在幼树20-30cm的主干和分枝上。发病初期,感病部位出现变色病斑,逐渐扩大,树皮色泽加深呈黑褐色。病、健组织色泽有明显差异,树皮微下陷,产生梭形的溃疡病斑,树皮坏死,开裂。小枝感病后,很快被围绕一周,不产生溃疡斑,病部以上常呈枯枝或整株枯死。感病后期,病组织变淡黄色,发病部位密生淡黄色圆形颗粒状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成熟开裂,溢出炭黑色、粉末状的分生孢子堆。发病初期往往与杨树烂皮病和杨树拟茎点菌溃疡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