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钢贸不良贷款7个月增217%:商户叫冤 银行焦虑.pdfVIP

佛山钢贸不良贷款7个月增217%:商户叫冤 银行焦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佛山钢贸不良贷款7个月增217%:商户叫冤 银行焦虑.pdf

佛山钢贸不良贷款7 个月增217% :商户叫冤银行焦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夏心愉 洪偌馨 王先爽 评论发布时间:2014-10-20 佛山钢贸“病来如山倒”。信贷逾期集中爆发的时间点,是长三角钢贸危机 爆发两年以后。 情况有多严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获取的监管部门截至7 月末的监 测数据显示,整个佛山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从去年末的60.54 亿元飙升至192.14 亿元,7 个月增幅达217%;不良贷款率也从去年末的0.85%升至2.6%。 在佛山不到200 亿的不良贷款余额里,投向乐从地区的钢材贸易、塑料贸易 两个行业的坏账就占了一半,约有100 亿,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钢贸。 佛山钢贸,更准确地说,是佛山顺德乐从镇的钢贸行业,眼下正在经历什么? 银行业界也在尝试寻找原因,佛山钢贸“大病一场”的爆发点,为什么整整晚了 两年?又为什么终究还是来了? 2014 年秋,当本报记者走访佛山银企,听到的各方陈述,都隐约透露着与 2012 年初长三角钢贸危局时类似的剧情:商户从一开始的错愕、叫冤、甚至失 去信心试图逃废债,到最后镇定下来寻找出路;银行则从一开始的焦虑、收贷、 互相博弈,到最后成立债委会步调一致尝试救援。 追究成因,两地钢贸类似的剧情往往有着类似的原理:“实业空心化”让大 量资金最后落脚到了房地产,近一两年来资产价格缩水的结果是流动性越来越 紧;只适用于经济上升周期的“联保互保”贷款机制成为了风险蔓延时的“连坐” 机制;风险爆发初期银行按照信贷政策收缩借贷总量本无可厚非,但这相当于没 收本已“10 锅9 盖”贷款商户手中余下的“盖”,挪用信贷资金投地、投矿带来 的资金期限错配,一下子水落石出。 喊冤的贷款商户 “你看看我,我的‘钱’都在啊。”一名乐从较大的钢贸公司老板向本报记 者罗列着他套用银行贷款投下的一批物业名称,义正词严毫不遮掩。他想证明的 是,他并没有把银行贷款赌博或挥霍掉,而“只不过”是变成了固定资产。 本着这样的逻辑,不少钢贸商对于身处危机感觉冤枉。面对本报记者的采访, 他们往往都把责任归咎到两件事情上:银行的收贷、担保机制。 “是银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收了将近一半的钢贸贷款。”上述钢贸公司老 板不忘类比说:“如果在几个月时间里,一半储户都提款,就算全世界最大的工 商银行[-0.57% 资金 研报]也会倒闭啊。” 据当地钢贸担保业人士监测,去年乐从钢贸融资总量将近900 亿,不算民间 亿邦动力网——电子商务专业媒体 借贷,银行的贷款余额超过700 亿,但今年年中行业总结的数据显示,银行的钢 贸贷款余额已经不到400 亿,相当于已经收回去至少300 亿,且大部分发生在年 内。 这一切的“爆发点”是去年广东基柏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应胜资金链断裂, 在年底还因债务纠纷被告上法庭,范应胜是乐从钢铁协会理事;同一时期,当地 的“华南钢贸大鳄”广东金型重工有限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寻求破产整合。 一如长三角钢贸危机被引爆于“无锡一洲老板跑路”事件,这类“导火线” 导出的“火”在于:第一,互保联保体系让风险无限扩散开来;第二,触发了银 行贷后管理部门的紧张情绪,行业内一众商户进入银行的“关注类”名单。在真 正的危局到来前,不少银行都想在同行行动前,悄悄抽身抽贷以求自保。 对于互保联保,一名贷款客户说,他的情况是自己的负债都还得起,但一想 到自己因互保联保而招来的“或有负债”,他就整夜失眠,失去经营下去的信心。 “如果我们乐从钢贸最后死了,那压死我们的不是‘负债’,而是脑袋里想 到的‘或有负债’。”他说。 “我和几十个人有联保,有的是以前银行‘拉郎配’来的人,我都不熟悉, 我怎么去看住他们还贷呢?要是他们中有10 个人、20 个人都不还贷款了,我哪 里有这些钱来履行担保义务呢?” 这名贷款客户用“蚂蚁和大象”比喻自己的困惑。在他看来,个体和发生担 保关系的商户群,就像是“蚂蚁”和“大象”的关系,“前几年情况好,就算偶 尔‘死’一只蚂蚁,大象也能背走蚂蚁;现在情况不行了,会‘死’一只大象, 难道要蚂蚁背走大象吗?” 他的这一思考在业内很普遍。只适用于经济上行周期的互保联保机制,在经 济低速发展期,赤裸裸展现着中国金融缺乏创新、信审模式单一的硬伤。 若追究理论根源,互保互联本身是通过抵消个体间非系统性风险从而降低银 行信贷风险的一种机制安排,但这一机制只有在风险个别发生且金

文档评论(0)

zhoubingchi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