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中的周期性:社交噪音与不可控.pdf

社交网络中的周期性:社交噪音与不可控.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交网络中的周期性:社交噪音与不可控

社交网络中的周期性 :社交噪音与不可控 人 ,作为群居生物 ,和同类间的交流 ,是一 永恒的话题。 《小圈子 大社交》一书中 ,提到一 关 于社交人群数量的 5- 15-50- 150-500 规律 (以下数字 ,不包含亲属 ): 内圈的5人 ,是你的主要交往对象 ,他们对你了解最深 ,你会向其寻求情感上的支持。 往外扩展的15人 ,社会心理学家将其称为同情群体 (sympat hy gro up ),如果他们遭遇到不幸 , 你会感受到伤感。 再向外的50人 ,是你经常交流的群体 ,你和他们之间互相了解近况。 外圈的150人 ,你和他们保持比较稳定的关系 ,对他们的背景比较了解 ,但是对近况可能知之 甚少。 (私密社交A pp Pat h对好友人数设定的150上限 ,便是基于此 ) 最外围的500人 ,属于萍水相逢 ,点头之交的朋友 ,可能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才会想起他们。 在互联网社交网络发展之前 ,人们之间主要通过主动的面对面交谈、书信或者电话进行沟通。因为 精力的限制 ,人们的圈子会比较自然的维持在一 合适的分布上 (频繁和50 以上的人交流近况 , 在电信时代基本是不可想象的 )。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的社交关系产生了质变。SNS的出 现打破了人的精力限制 ,朋友圈、消息流 ,使得每 人都可以很容易的关注到外圈150人的动态。 这看似是一种进步 ,但是对于人来说 ,确实无形中增加了信息负担。 纵观之前SNS的发展轨迹 (人人网、开心网、微博、微信 ),很容易发现 ,里面是有一 周期存 在的。即 : 1. 新用户移入 2. 圈子人数增长 3. 关系不可控地扩展和变化、噪声增多 4 . 用户迁移到新SNS服务 ,寻求一 新的小圈子。 5. 更多用户跟随进入新SNS服务 6. 重复前面的循环 其中 ,关系不可控 ,主要表现在两 方面 : 无法拒绝地扩张。不太熟的同事、上司、长辈的强势加入 ,使得这 圈子并非按照你的想法在 建立。例如 :Faceboo k上年轻人活跃度在减少 ,一 重要原因就是长辈们纷纷开始用Faceboo k并 且加年轻人为好友。 原有关系的变化。就算有人能顶住所有压力 ,坚持有选择地加入好友。但是 ,古人云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曾经的朋友可能反目 ,曾经的恋人可能劳燕分飞 ,这一切 ,都使得原有的“朋友圈 变 得不再是纯粹的“好友圈 。 而噪声增多 ,则更好解释 :因为加入到你的圈子里的人 ,并不都是你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 ,那 么他们关注的内容点 ,难免和你大相径庭。比如 ,长辈们每天分享的养生之道。 以微信为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在发朋友圈时 ,我们是不是越来越有所顾虑 ?我们的朋友圈里的 内容 ,是不是越来越非原创化 ,越来越像之前的人人网、开心网了 ? 没错 ,微信也正在不可控的进 周期的下一个阶段。 那是否有方法减缓周期的演进 ?当然有。比如Q Q为在线状态设定提供的多种控制 (隐身、在线对 其隐身、隐身对其可见等 ),再比如 ,微信为朋友圈设置的种种权限。这一些 ,都可以缓解以上两 问题。但是 ,也只是缓解罢了。 再说几个反例 ,来加深大家的印象 : “微博 当年也提供了屏蔽功能 ,但是 ,它为了变现 ,将屏蔽功能变成了一 付费会员功能 (非会员 只能屏蔽区区10 用户 ),在笔者看来 ,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加速社交网络周期演进 ,自讨苦吃。 类似的做法还有 人人网 ,将“解除好友关系 的功能藏得非常之深 ,这看起来似乎是保证用户维持一 比较大的社交关系网 ,但实际上却促使一 用户的关系网加速变质。 最后要说的是 ,此周期性只是社交网络在最大尺度上的一 规律 ,它可以告诉我们 ,机会的存在及 方向 ,至于我们能不能借此机会 ,打造新的社交网络 ,则要看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打一场硬仗了。 补充 :现在做移动社交产品时 ,人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新奇的玩法和交互。但是其实在人的社交行 为中 ,私聊、群聊、广播 仍然是不变的三大诉求。我们观察在SNS发展大潮中起起落落的几 大SNS产品 ,他们的主形态仍然是落在以上3 类型中 : 私聊 :IM 群聊 :聊天群、BBS、社区、小组 广播 :消息流 所以 ,一 社交类产品 ,需要围绕这三 基础结构来设计。不同的只是用户组织的方式 (LBS ?同 样爱好 ?),以及针对特定的群体 ,提供更有特点的沟通工具 (输入方式 ?用户间的交互方式 ?痛 点功能 ?)。 同时 ,还要结合SNS周期性特点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