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分类教案 登临诗导学案.docVIP

《唐诗宋词选读》分类教案 登临诗导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宋词选读》分类教案 登临诗导学案

登临诗 班级 姓名 等第   登高览胜,有入眼美景激荡心胸,也就有了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造化神奇的崇拜,有了生命激情的释放和燃烧。 登临太湖山主峰,李白写下了“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的豪迈诗句,临眺汉江,王维描绘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水色山光和波澜壮阔,——二者均见证了盛唐之音的超凡脱俗。毛泽东更是先后在雪霁初晴和湘江独立时尽展“北国风光”的壮美和“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生机。 2.喻理遣怀陶性情 登高使人心胸开阔,登高使人明理致知,登高使人脱尽尘垢、忘凡超俗。 处于天地之间,人渺小只如“沧海一粟”。上得高楼,临御清风,观照于自然万物和无限时空,内省于名缰利锁和狗苟蝇营,则清明澄澈之中,所思所求必也别有境界,郁闷愁苦之情,莫不被天地清风拂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此句可以被演绎为登高中对生命价值的进一步探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在远眺中阐释了眼界心胸的阔大对追求的意义;“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极多登高的李白,铺写高楼美景,将自身愁绪遣散在天地之间;而“驱车登古原”的李商隐,不也是因为“向晚意不适”吗? 3.山临绝顶我为峰 登高的过程是一个征服的过程,山临绝顶或高楼独上,仰观苍穹,俯瞰四海,往往更容易生发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豪情。毕竟人才是万物之灵长,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和抒发壮志都为登临诗开辟出更为雄伟的境界。 林则徐幼有佳对“海到无边天作岸,山临绝顶我为峰”,杜甫也想象着“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征服绝顶,也就是征服自我,从而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于自然面前,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金主完颜亮早有雄吞江南之志:“万里车书盍会同,江南登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君临天下的气概,也离不开登临绝顶的豪迈。 毛泽东在他的许多诗歌中表现了其个性的张扬和壮志豪情,这也都离不开登临意识。“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移山岳、断河流的浪漫想象,显示出敢于改造征服的魄力。“问苍茫大地谁,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激起了担当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散上峰头望故乡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谪居柳州之岭南瘴地,遥望家乡,而群山遮眼,于是想象着化身千万散上峰头,希望探得亲友信息,并从中得到些许的慰藉。 柳永道:“伫倚危楼风细细,望及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范仲淹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温庭筠云:“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因为思念,乃有登高之举,触目所见,愈生别离之情。 尽管登高是绝少有机会追寻到故乡或那人的踪影的,但眼底的斜阳草色、流水青山、归雁飞鸟、落日浮云,至少给情感提供了宣泄的渠道和寄托的媒介,或给孤苦无依的情感提供了某种归宿。不是吗?那远方的青山与家乡何其相似?那匆匆的流水可流过故园的门口?那天边的归雁能否传递我思念的信息?那当空的皓月可有人与我一同守侯?杨柳河边是你我分别之地呀,陌上花开,又是一年的他乡淹留。 5.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临诗的最高境界,大概是将个人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的舒展怀抱、怀古论今。很早陈子昂就发出《登幽州台歌》的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思接千载,心骛八荒,远望遐思中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呈显出天地间的孤苦凄凉。 “滚滚长江东逝水”,“无边落木萧萧下”,景色浩瀚壮阔,气魄雄浑,但更有岁月的无情流逝;“千古兴亡多少事”,“六朝旧事随流水”,盛衰无常,荣辱谁知,又有几多家国难为的思索。于是,许多诗人开始借登高来喻寄哲理讽谏时世并痛伤怀抱。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悔,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的《登楼》将自然景象与国家灾难个人情思融于一炉,虽春色锦绣,但国家动荡的政局仍使人心怀忧郁,无路请缨,也只得空自惆怅了。“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面对山河破碎、故土难归的情形,苦闷悲愤而又绝不甘沉没的壮烈情怀,尽在痛拍栏杆中表露无遗,也奏响了登临诗的最强音。 (二)常见手法 对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等。 三、鉴赏《长安晚秋》 1.这首诗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3.诗人围绕标题“长安晚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