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地-老枞香及高山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三地-老枞香及高山韵

吴三地:老枞香及高山韵吴三地在武夷山市洋庄乡附近,武夷山的西北部。这是一片未受污染的山中净土,群山环抱,流水潺潺,土质肥沃,气温较低,村民们过着难得一见的世外桃源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武夷山,吴三地早已名声在外,不仅仅因为这里的村民大都是吴三桂的后裔,还因为这里生长的近两千棵百年老枞水仙。 我们都知道,水仙茶树品种是福建最优质的茶树品种之一,其叶片比普通小叶种大一倍以上,叶质肥厚,另外,其精制茶条索肥壮,色泽绿褐油润,香浓辛锐、清长,有独特的“兰花香”。老枞水仙一般是指五六十年以上树龄的水仙茶树,在岩骨花香的基础上突出兰花香和枞味。所谓的“枞味”,主要是木质味、青苔味、糙米味。可以说,老枞水仙是时间岁月和闽北秀丽山水的结晶。 那么,在吴三地的深山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生长良好的水仙茶呢?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将它们留给了这里的青山秀水呢? 接下来的故事,也许能解答我们的疑问吧。 大约在1681年的春天,平叛云南吴三桂的捷报,预示大清太平盛世的真正来临。吴氏三兄弟落难而逃,来至毗邻江西的边陲山壑,这里地处黄岗山脉屋脊之下,平均海拔800米,极其适宜隐居。三兄弟经过简单的商议,决定留在此地。接下来,吴氏三兄弟入乡随俗,在他们安身立命之地种上了纯种水仙茶树,靠茶为生,这一种,就将300多年的岁月温暖与吴家后代紧密联系了起来。再接下来,昔日的吴三弟,便成了今天的吴三地。 吴三地附近的山林海拔800-1400米(村庄所在地约为海拔1200米处),自然环境非常优越,无污染,自成一个小气候环境。这里家家户户以茶为生,而且种植的品种只有水仙。今年秋天,因为按捺不住对老枞水仙的无限神往,我们决定到吴三地探一下究竟。 那是一个深山中的小村,安静得犹如童话世界。木楼房和土坯墙夯起来的住所,远远可听到几声狗叫。一进村,我们就和农家庭院的两棵百年老枞水仙打了个照面,青苔泥泞,岁月沧桑,这个村果然有浓得化不开的水仙情怀。 因为村里的高山茶园海拔纬度在800米以上,湿度高、雾气大、雾珠多,极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所以,吴三地的水仙除了有明显的枞味之外,还有别处没有的高山滋味。其老枞水仙叶片大而肥厚,叶面油亮青绿,由于其特有的棕香味和青苔味,很受追捧。 据老人们介绍,由于吴三地山高路远,过去,村民将采收来的茶青先搁置在阁楼上,然后用双手每隔一段时间去捞去抖,此时的茶青用手摸去,有如细腻柔美的绸缎;到了茶青“疲软”时,村民就把茶青放进自家煮饭的锅里炒和揉,这时不仅家中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茶香,整个村子也被茶香笼罩着;之后,便将炒好的茶青直接放入焙笼内,用炭火焙干。而今,大山里引进了先进的制茶设备,为村民省去了不少工力,但村民走不出祖先流传下来的手艺,大部分村民还只是做毛茶,然后卖给外面来收购的茶商。有的村民则直接卖茶青,他们说:“做不好,怕糟蹋了吴三地老枞的名声。” 我们在村里看到一棵4米多高的老枞水仙。据一位村民讲,这棵茶树是他曾祖父种的,与他家相伴了一个多世纪。树干粗有30多厘米,春季长满嫩绿的叶片时,所遮阴的面积可达10多平方米。每到采茶季节,一家人起床后的第一个任务是打扫卫生,家里、院子里、茶树边,然后杀一只鸡或鸭或打一刀上好的腿肉,当忙完这一切,阳光已将茶树上的露珠收走,一片片绿而透明、清透中带着娇黄的茶叶,便由家中能爬树上墙的年轻男子采摘,妇女们则拿着小竹篮,站在树下,一把一把地接着男人们采摘的茶叶;站在地上便可采摘到的茶叶则由女人们采摘。茶农说,其实每年采摘这棵茶树对他家来说就像过节一样,孩子们有的吃,这天犯错也不会挨打,大人们不再劳作其他事,一天的任务就是完成这棵茶树的采摘、揉制工作。他家对这棵茶树采摘时特有的规定,还在他做孩子时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 吴三地的许多村民房前屋后都有这样的百年老枞,有的人家说得出历史来,有的则说不出来,但提起吴三地的百年老枞,名气之大还真让人难以相信:在广东、北京等地,至今有一批专门喝武夷山吴三地老枞的茶客,他们在买武夷茶时,选择老枞必选吴三地的老枞,在许多茶客和茶经销商的眼里,吴三地已成为武夷山老枞的代名词。 不知不觉已从村周走出,登高四处瞭望,林木葱葱,山石奇峻,鸟儿鸣唱,云雾茶林若隐若现,“山野林间,苔青草盛,幽泉危石,薄雾储凉。深山有音寻无径,层层叠叠茶成行,不辨仙源之何处,百山满座武夷堂”。 眼前的这片茶山主要是老枞水仙,梯级茶园郁郁葱葱。非常漂亮,层次明显,无论是站在茶园地的下面或者茶山的平地俯视,它都在你的视野之中!茶农指着一片长势比较茂盛,而且高度在2.0米以上的茶树告诉我们说,这种老枞水仙一共有33棵,每年的茶青叶在3000多斤。 正说着,天就变了,眼前雾气弥漫,空气中夹有雨滴。果真是“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据村民介绍,这里的山地茶园主要由梯级园面、蓄水沟、道路三大部分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