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士明:“爱恨交融”中的反美主义.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范士明:“爱恨交融”中的反美主义

2005 年第 2 期 国际政治研究 No. 2 , 2005 (总第 96 期)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ay 2005 “爱恨交融”中的反美主义 ———冷战后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 范士明 内容提要: 90 年代中期以后 , 中美两国学者对双边关系中的舆论和形象问题给予的关 注呈上升趋势。本文认为 , 90 年代中国国内对美国的看法总体上爱恨交融 , “精神分 裂”, 并且一度反美声浪高涨。中国人对美国的羡慕向往和反感痛恨历史上曾潮起潮落 , 而造成这种起落的基本原因在于中国自身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以及中美两国关系的性质。 美国对中国的压力以及两国关系中的偶然事件成为中国民众对美看法起伏的引发因素。 文章认为中国人对美看法的公开、多样化对塑造理性的公众舆论未必是负面的。 关键词 :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  公众舆论  中国人的美国观 ( ) 作者简介 : 范士明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博士。 邮政编码: 100871 ( ) 本文主要所要讨论的 , 是在过去的大约十年里美国在中国的形象。所谓形象 image , 是被观察对象获得的一个总体印象和声誉评价。美国的形象不等于事实上的美国 , 而更是认 识主体之头脑和情感里的美国。 ① 已经有中国学者指出, “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美国形象”。所以严格来说 , 在中国并 不存在一种被普遍认同且一成不变的美国形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群中 , 总是会存在 对美国的不同认识。就是同一个人 , 对美国的看法也可能因时、因事发生改变。而美国也不 是一个均质的、一成不变的客体。因此 , 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 , 经常是多样的、多元的和动 态的。 然而在特定的时段 , 也可能出现某种或几种被相当多的人感知并分享的看法和情绪 , 或 者被观察者主客观的需要以及两国关系的状态而限定的对方的角色 , 从而在中国公众中产生 有代表性的美国形象。本文对于美国形象的讨论 ,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 爱恨交融 冷战结束 , 世易时移。中美两国对对方的看法 , 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 , 不仅明显地反映在政策领域的迟疑、调整和反复 , 也大量存在于两国的民间舆论之中 , 并引 ① 金灿荣 : “中国人的美国观”, 《国际经济评论》, 1997 年 9 - 10 月号 , 第 17 页。 52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起了比较广泛的关注、讨论和迷惑。其中 , 中国民间存在的对于美国的“既爱又恨”的矛盾 心理 , 以及所谓的民族主义反美情绪上升, 成为被传媒经常提到的两个方面。中国青年一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