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犯罪的特征与危害.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 犯罪的特征与危害

第一课 犯罪的特征与危害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2、增强学生们的法制观念,提高防范意识,理解和认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意义所在,防微杜渐。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犯罪的危害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 四、教学内容设计 1、情境展现 (1)某校初中生白某迷恋网络,为了有钱进入网吧,于2006年11月23日课间操期间,趁师生做操之机,溜入语文教研室,从两位教师的大衣兜里窃得人民币326元。案发后,白某受到公安机关给予的拘留处罚。 (2)某高中学生周某嗜好赌博,为了偿还赌债,多次在公交车上扒窃乘客钱包,并在2006年11月6日下午3时许,撬开松柳小区4号楼一住户房门,窃得数码相机一台,现金3200元。案发后,被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 讨论:你知道什么是犯罪么?白某、周某都实施了盗窃行为,为何周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受到刑罚处罚? 2、法律讲坛 (1)犯罪的概念 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以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按照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社会危害性 较小 更大 违法性 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违反刑法 应受处罚性 应受民事制裁或行政制裁 应受刑罚处罚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行为。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奸淫幼女罪,强制职工劳动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拐卖妇女儿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 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从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是,在出现疾病的情况下,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后果的能力与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可能分离。只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都具备,才属于有刑事责任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对刑事责任年龄作出规定如下: 一、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负刑事责任。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负刑事责任三、不满十周岁不刑事,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004年2月18日傍晚,小云被从家里约出去玩,她和同学小丽、小青一起来到小红门铁道边。闲聊中,小云突然发现小丽掏出一把尖刀朝她刺过来。事后小云说,当时她被弄蒙了,她本能地伸手夺刀,但未成功。刀子一次次地刺中小云的手臂、大腿,又扎进她的腹部、胸部,最终把她刺倒在地。小云神志不清了,后来迷迷糊糊地感觉到,她是被小丽和小青抬着走了一段,最后被扔掉,头里腿外仰面横在了铁轨上。她还记得,小丽掏走了她裤兜里的手机,然后跑了。法官宣布,小丽为泄私愤持刀行凶重伤小云后,和小青一起将受伤的小云放置在铁轨上想致她于死地,而且还在小云失去抵抗能力时抢劫财物,两人的行为都触犯了刑法,都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两项罪名。法官说,由于两个女孩在犯罪时都还没有成年,而且杀人未遂,小丽又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因此决定对她们减轻处罚,两罪并罚判处主犯小丽有期徒刑6年6个月,从犯小青3年。犯罪主观方面,亦称犯罪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人在实施犯罪时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复杂的,概括起来有故意和过失这两种基本形式,以及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这两种心理要素。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是我国刑法确定的罪过形式之一,根据刑法第14条规定,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从罪过内容上看,犯罪故意具有两方面特征;其一,在意识因素上,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其二,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态度。根据意识和意志这两个方面的不同情况,刑法理论将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我国刑法规定的大部分犯罪都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