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 二、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一)前置部分 1.封面 封面是研究报告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包括右上角标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或立项)课题、课题编号等,居中是研究报告名称,即“******”研究报告、课题主持人姓名、工作完成日期等。 (二)主体部分 1.引言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课题的形成过程(形成背景);别人在该方面作了哪些研究工作(主要是结论);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 “引言”案例1: 在面向知识经济的时代,探讨中学生面临生活压力的应对方式,对于促进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对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作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个体的应对方式是个体的稳定因素与情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少研究发现,人们的应对方式主要有两个较大的维度:问题取向应对和情绪取向应对。国内虽然有一些关于应对的研究,但量表主要是沿用国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人或大学生,很少有对中学生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到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是中学生应对方式系列研究的一部分;目的是编制具有一定信效度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并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初步探讨。 其他有关优秀教师、理想教师心理品质的研究,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教师职业品质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它们虽然关注影响教师工作的教师个人特征,但对教师胜任行为研究较少,数量也有限,所做工作还远不如对儿童特征的研究。在国内,教师胜任力问题已经引起关注。本研究选取高绩效中小学优秀教师为效本样本,运用经典胜任力建模方法,分析教师在以往教学中发生的关键行为事件,考查绩效行为,探寻辨别教师胜任力特征并使其概念化,建构教师胜任力模型。(在文献回顾之后,明确地提出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研究方法。) 资料来源:徐建平,张厚粲.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J].教育研究,2006(1):57. 2.本论 ⑴表述理论依据 案例《中学生言语和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理论依据”: 实验心理语言学依据:实验心理学的出现,使我们开始借助现代科学方法和科技手段来破译语言运用和理解(包括语言学习)这个“黑匣装置”的密码。实验心理语言学认为,说话人在客观世界的有形和无形的作用下,产生了说话意图,形成了心理语码,然后把心理语码变为实际语码,形成了言语;人们在言语风格上的差异,很能表现人的个性差异,言语速度、言语节奏、声调强度、语调的丰富性和情绪性,所有这些指标都能说明人们气质类型的特点,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以言语训练促心理素质发展,言语训练过程应该是充满智力挑战、怡人性情、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能够促进个体主体性的发展。这就为我们研究中学生言语与心理素质同步发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建构主义依据:本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当首推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学派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与角度有所不同,但它们的观点都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必须经过学生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后获得,特别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精神世界。建构主义还认为,知识意义的建构有量变过程,但更多的是质变过程,即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认知框架、主题和图式的不断变化,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建构是一种文化继承行为,这种文化继承行为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特别重视情境、合作等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建构主义的这些要义对于促进语言和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⑵表述实验变量控制 案例《初中语文“引读”教学实验报告》“变量控制”: 为了使实验结果真实、可靠,在实验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控制实验对象。第一轮实验对象是1990年9月入学的新生,第二轮实验对象是1993年9月入学的新生,第三轮实验对象是1996年9月入学的新生。根据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和入学成绩,均衡分班。通过班主任抽签后获得实验对象,建立实验教学班。前两轮为李震实验班皆指定一个平行班作为对照班。1997年的实验班也是这样获得实验对象。 第二,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上级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