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苏轼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安石与苏轼故事

????王安石与苏轼的故事 在明末学者冯梦龙编撰的《三言两拍》之《警世通言》中有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可以说是演绎北宋著名文人王安石与苏东坡智力大比拼的绝世精彩的经典故事啦。开篇一首诗说道:“海鳖曾欺井内蛙,大鹏张翅绕天涯。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这四句诗是奉劝世人“虚已下人,勿得自满”的。于是有王安石三难苏东坡之 第二难:错提中峡水 苏轼被贬黄州已成定局,就要上路了。尽管政见不合,但是荆公王安石还是设宴送别。席间,王安石求苏轼帮忙办一件事,他说,由于我小时候读书下功夫,累坏了双眼,从小就得了一种眼病。前几天太医给了我一个药方,需要取三峡之中峡之水——瞿塘峡的水来服药。这次你去黄州赴任,来回必得出入三峡,麻烦你返回时取一坛瞿塘峡的水给我带回来。苏轼觉得这是小事一桩,爽快地答应了。 苏轼来到黄州后,那天马太守来看望他,二人在菊园凉亭营救赏花,苏轼亲眼见到菊花落英,想起错改王安石的菊花诗,心中不快。第二天,苏轼去答拜马太守,说了自己的心事,向马太守提起去年读菊花诗得罪他的老师王安石之事。马太守听罢说道:“那你去给老太师赔不是呀!”苏轼为难地说:“我是想去,但没有去京的差事呀!总不能无缘无故地去吧?”马太守笑道:“我这里正好有重阳节的贺表要送京城,你就去一趟吧。”并请苏轼代写贺表。东坡大喜过望,谢过后,又想起荆公要他取长江中峡巫峡水治眼病一事,心想:“此事一定要办好,将功补过。” 动身去京,必走三峡,苏轼心里装着“提水”之事上路了,心想千万可别忘了呀。此时正值秋雨潇潇季节,水势很大,船儿顺流而下,景象万千。面对此景,苏轼想作一首《三峡赋》,饮酒构思,构想不成,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打水之事成了泡影。他一觉醒来,船到下峡西陵峡了,马上想起了提水的事儿,就要返回巫峡取水,可是船工们认为这么大的水逆流而上是不可能的。船停了下来,苏轼想从这里打水行不行呢?就到岸上问老百姓,他们回答三峡的水是一样的,那里的都好喝。回来后苏轼就吩咐船工打了一坛子水带回京城。 回到京城,苏轼先来到相府面见王安石,准备先道菊花诗的歉,再说提水的事。道歉自是顺利,可是这水又出了麻烦。苏东坡让人将封闭好的下峡水抬上来。王安石见有水了很是高兴,命人先烧水沏茶。一会,家人端上茶。许久王安石见茶色方变。就问苏东坡,此水是哪儿之水?苏东坡不忙道说是中峡水。王安石笑了,直言道:“又欺老夫!此乃下峡之水,怎假名中峡?”东坡大惊,请教如何辨之。王安石就让他到书架上找到《水经注》这本书,并告诉他翻看某某页。苏轼依照王安石的话去查找,看到了“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味不浓不淡”之说。王安石细言道:“三峡之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过急,下峡又太缓,中峡则缓急居中。太医院医官乃举世名医,知老夫之变症居于中脘,故宜用中峡之水作引。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起,故知是下峡水也。”苏东坡唬得面如土色,不得不承认是下峡水。东坡至此对老师王安石佩服之至。 从此事可见王安石之读书破万卷之势,数万的典籍对于他历历在目,天下奇才呀。而苏轼呢?正中了孔老夫子的训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三难:蹊跷对联谁能对? 回到京城,苏轼先来到相府面见王安石,王安石又问在黄州,见到什么了?苏东坡丢的无地自容。王安石道:“老夫有点不自量,要考考东坡。我的书架上的书随你取一本,随你翻开,你读出上句,我接下句。我若接不上,就算我老夫无才。” 苏东坡谦虚一番,心想,你这书房上万卷书,不信你全通,也不过是摆设。随手拿了一本年久尘灰积厚的书。心想到,哼,这是你一本久违的书,大概你也忘了。随口念了一句:“如意君安乐否?”王安石接口道:“窃已啖之矣。”苏东坡愕然:“正是。”王安石取过书来:“这句怎么讲?”苏东坡暗想,人们讥笑武则天称薛敖曹为如意君。但“窃已啖之矣”对不上茬,所以就沉默了。 王安石道:“这又不是什么密秘,如何就不晓得?”苏东坡羞得满脸绯红。 王安石道:“这是一个小故事。长沙郡武冈山后有一狐穴,深入数丈。内有九尾狐两头。日久年深皆能变化,时常变成美妇人,遇到男子诱入穴中行乐。小不如意,分而食之。后有一刘玺进山采药,被二妖所得。夜晚求欢,枕席之间,二狐快乐,称为如意君。一日,大狐出山打食,小狐在穴,求其云雨,不果其欲。小狐大怒生啖刘玺于腹中。大狐回穴问及如意君安乐否?小狐答窃已啖之矣。二狐相争,满山嚎叫。樵夫窃听,随得其详,记于汉末全书。” 王安石又命书童拿来纸笔对苏东坡言道:“考别件事,又道老夫刁难!出个对子吧!今年润八月,正月十二月两头立春。出对为:‘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东坡虽是奇才,但碰到这种挖空心思的怪题,想了好久也对不出来,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耻笑.不过,王安石本人当时并没有亮出他的下联.苏东坡挨了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