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状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就状况

A组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组员: 晋辰 梁辰 向容 骆瑞 王业 杨谱 白文涛 林文康 张文峰 刘婧一 李靖洋 徐臻博 曹蓝云 熊娟娟 郭媛媛 目录 Ⅰ 大学生就业率 薪资………………………………03 Ⅱ 应届大学毕业生主要从事工作类型……………..11 Ⅲ 关于简历…………………………………………..12 Ⅳ 关于面试…………………………………………..16 Ⅴ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21 Ⅵ 工作中应届大学毕业生出现的问题……………..26 企业对应届大学生的评价 企业最不能接受大学生的哪些缺点 Ⅶ 工作中哪些人容易获得晋升机会………………..29 有何共同点 企业看重哪些素质和能力 Ⅷ 关于“培训”员工………………………………..31 Ⅸ 04—08年应届毕业生数量 薪资 流向…………..35 Ⅹ 附录:实际采访笔录…………………………......41 Ⅰ 大学生就业率、薪资 一 2005——2007年大学生就业率: 全国应届生就业率统计: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毕业人数 338万 413万 495万 就业人数 245万 289万 351万 就业率—官方 72.6% 60.37% 72.6% 就业率—实际 51.3% 不同专业的就业率: (注:06年统计数据) 学科 农学 管理学 工学 法学 教育学 医学 就业率 78.38% 58.02% 55.44% 37.85% 33.33% 31.01% 热门专业:法学 37.85% 医学 31.01% 冷门专业: 哲学:40.35% 历史学:51.85%、 航海:100% 石油工程和油气储运:98.6% 现象总结:冷门专业就业率普遍高于热门专业的就业率 分析:相比较而言,理工科类就业率略高于文科 3,不同地区的就业率: (注:06年全国四个地区共16所高校参加调查) 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就业率 62.43% 47.88% 41.73% 43.39% 现象总结: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 表明: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 二 近年应届大学生薪资 1,2006年北京高校应届生起点工资: 统计类型 官方平均 最低 最高 实际平均 起点工资 3221.25 150 22500 2262.31 现象:起点工资最低和最高值相差150倍 2,2006年应届生工作薪酬分布: 现象:近1/2的毕业生起点工资在2000元以下 3,2006年北京高校应届生不同行业薪酬: 行业 平均 金融 IT 房地产 快速消费品 物流 耐用消费品 薪酬 3221.25 4757.4 4668.5 2196 1672.3 1597.9 1572.6 现象:金融行业为近年平均薪酬最高的行业,较全行业平均薪酬高出47.7% 4,2006年不同地区高校应届生平均薪酬: 地区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厦门 杭州 珠海 苏州 石家庄 沈阳西安 济南 哈尔滨 薪酬 3317.8 3221.3 3040.4 2949.1 2750 1916.6 三 就业率低,薪酬逐年递减的原因分析 (一)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1,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2,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主要表现为:技术性人才“脱销” 研究性人才“滞销” 3,人才地域分布不均 解决方案: 从“三教”(教材、教学、教师)入手 调整教材,创新教学方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研究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 着眼整合师资资源 提升高校专业设置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能力 用就业率、学生综合适应能力两把尺子衡量高校的运行质量 (二) 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1,现象: 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 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2,建议: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学得多、学得快、转化率高 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 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 大学生要成为真正的人才应做到: 学会鉴别知识(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是应用知识,哪些是当今世界前沿知识) 敢于抛弃知识(筛掉过时知识、垃圾知识) 善于转化知识(把握知识点,形成量到质的转变) 用智慧统帅知识,把知识和才能物化为真正的行为 (三) 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1,现象: 在校学习时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求职时像“赶集”,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 2,导致后果: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 3,背后原因:多数大学生就业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 而不是在踏入大学校门时就为就业做好思想准备 4,解决方案: (1)在

文档评论(0)

技术支持工程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仪器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