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高考语文复习__实词、虚词课件
(2)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 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例 如: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家长两三 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主语不同,“因为” 应放在“他”之前) 与之相似的虚词还有:“不仅”“除 了”“不但”等。 4.看句子结构 虚词使用要恰到好处,既不能多余重复,也不能脱漏,造成句子结构残缺。例如: 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句中“自己”前脱漏一个介词“与”,造成句意不连贯) 5.看语法作用 这种辨析方法是“看词性异同”法的延伸。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会出错。比如,“又……又……”通常来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一般来连接并列的句子。如: (1)既要有头脑,又要有胆识。 (2)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应该又有学识又有责任感。 其他类似的虚词有:“或”与“或者”“乃至”与“以至、 以致”,前者均用来连接词语,后者均用来连接句子。 6.看表达作用 上面提及的表示并列、转折、选择等各种类型的关联词要分清其表达作用,避免误用。需要强调的是,关联词语中有些(“即使”“不管”)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有些(“虽然”“尽管”)表示的是既成事实。如果分不清其表达作用,运用时就可能出错。如: 尽管困难重重,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困难重重”是事实) 不管困难有多少,我都要坚持下来。(“困难有多少”是假设) 7.看语体色彩 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例如: 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闲坐着。(“或者”书面语色彩浓,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 用于口语中的虚词还有“要是”“要不(一般用在祈使句中)”“别说”“就是”等。值得强调的是一些文言虚词只适用于书面语中。 8.看语气辨析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 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_(未免、不免)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应选 “不免”) 再如: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_ (何况、况且)学习外语呢?(“况且”常与“还”搭配。“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因此,应选“何况”)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会误用。如: 去图书馆,或者去电影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 9.看标点符号 有些关联词语与标点符号的运用紧密相关。如“因此” “其实”“确实”“相反”等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因为”“所以”“由于”等一般不能与分句隔开。借助虚词的这一特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例如: 世界上任何一门知识都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对人来说,学习也是无止境的。(“因而”“所以”一般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改为“因此”,但“所以”加语气词后 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 10.看主客体 有一些虚词(“对”和“对于”)容易引起主客体颠倒,从而导致误用。因此,区分介词引出的对象是主体还是客体,也是辨析虚词运用正确与否的方法。如: 他的深情厚谊,对我来说,一直是牢记在心的。(应改为:“对他的深情厚谊,我一直是牢记在心的。”) * 2012高考语文复习 实词、虚词课件 词语使用包含实词、虚词、熟语的使用。这三类词语使用频率高,是高考“语言表达应用”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分两个考点讲解。本考点专讲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 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副词等。虚词的考查主要有两类:一是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二是辨析选择用法相近或易混的关联词语。 近义词的辨析是重点也是难点,辨析的关键是同中求异,“求异”时通常从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词的构词能力、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多角度切入比较,同是还要密切联系它们的使用语境。理解、辨析、判断的能力,是实词考查的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