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高考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点分析: 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 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该知识点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作者所刻画的某一形象的意义。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 一、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 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二、自然形象 自然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自然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具体单个的景物,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思想感情和所描绘图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中“意”和“情”的和谐统一。 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 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还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景物形象的范畴。 这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物与作者主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 人物形象: 1、 诗中的诗人形象,或称抒情主人公 2、 诗人塑造的特定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达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一般即“意象”。 景物形象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落花①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问题: 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1分)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1分)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2分) 资料: 2012年山东卷:203页 205页11年重庆卷 209页第2题 209页第4、5、6题 210页第1、6、7、8、9、10、11题。 古典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 1.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2.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他人形象 (诗中主人公形象)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自我形象 (诗人自己的形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高考设题方式: 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例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chǎn )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