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2015年秋学期高 史 试 卷2015年月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处在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 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2.“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注重研究社会现实重视人的前世来生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如下有四位同学进行了发言。其中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A. 甲 B. 乙丙 D. 丁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B.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察举制度逐渐完善
5.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因为董仲舒提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存天理、灭人欲”
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6.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7.孔子伦理道德观的特点之一是人伦常理和治国理念结合如“君君、臣臣、父父、子“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后人根据其观点总结的“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B.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9.《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
A.“大一统”理念??????????????????????????????????????
B.天人感应思想
C.民本仁政观念???????????????????????????????????
D.封建迷信思想
10.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专制制度 B. “罢黜百家”三教合一 D. 程朱理学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12.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A.《春秋繁露》 B.《五经正义》 C.《四书章句集注》 D.《四库全书》
14.古代一位思想家在回答友人的问题时说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位思想家是
A.王阳明 B.董仲舒 C.朱熹 D.孔子
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经世致用 B. 工商皆本民主科学 D. 重农抑商
A.朱熹 B.程颐 C.王阳明 D.黄宗羲
18.“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这段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控诉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官员的贪得无厌B.“君”罪行累累,表达了作者对君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英语学科教学案20150901.doc
- 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第3单元 12《济南的冬天》(新人教版上册).ppt.ppt
- 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习题课件:3.山中避雨.ppt
- 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习题课件:30.诗五首.ppt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1《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1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1《我的叔叔于勒》(第1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5-2016学年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第3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