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蚕育在养蚕生产中应用效果调查
地蚕育在养蚕生产中应用效果调查摘要 介绍地蚕育的主要技术操作,并对5龄蚕采用地蚕育与蚕匾育在饲养成绩及用工(不含采桑用工)进行调查、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地蚕育具有省力、省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优点。
关键词 大蚕;地蚕育;应用效果;调查
中图分类号 S8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73-01
养蚕生产上,大蚕具有食桑快、食桑量大、生长速度快、排泄物也增多的特点,必须做到良桑饱食、超前扩座、勤除沙、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及时调匾等,才能夺取养蚕丰收[1-3]。传统蚕匾育因其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用工多,养蚕成本高,纯收入低,因此生产规模难以扩大,难以培育专业大户;加之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等因素,制约了思南县蚕桑产业的发展。
为了积极探索思南县蚕桑产业发展新路子,思南县先后进行了固定蚕台育、活动蚕台育、地蚕省力育的试验与推广。当前地蚕育和蚕匾育仍是该县最主要的饲养方法,因此特对地蚕育和蚕匾育在饲养成绩及用工进行调查、对比和分析,以期达到地蚕育的推广应用。现将调查、对比和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用适宜思南县的春用蚕种827×829×8214;夏季用蚕种洞庭×碧波;秋用蚕种春蕾×镇珠,均购于贵州省安顺蚕种场。
1.2 地蚕育主要技术操作
(1)厢面规格及蚕室准备。厢面宽1.2 m,长度比蚕室进深秒短,厢面之间留40 cm作为人行道和消毒及给桑操作。蚕室每10 g蚁量需28~30 m2,以瓦房为好。
(2)大蚕下地前的准备。大蚕下地前3~5 d,应将蚕室清扫干净,并用含有效氯2%的漂白粉水溶液对蚕室地面及四周包括天花板喷洒消毒2次以上,喷药后立即关闭门窗,保湿达30 h以上,达到杀菌消毒目的。僵病发生严重的蚕区,喷药后立即用硫磺、柏香桠熏烟密闭24 h(需硫磺50 g/m3),方可杀灭真菌,然后打开门窗1~2 d待烟雾散尽后,蚕儿才能进入蚕室[4-6]。
(3)厢面设计。待蚕室地面晾干后,按照厢面规格用石灰划线,然后在线内平铺2~3 cm厚的干菜籽壳(或稻草节),注意潮湿发霉的菜籽壳(或稻草秸)不能用,然后等待大蚕着地。
(4)大蚕着地时间及操作。要求蚕儿发育齐一(如发育不齐,可提青分批着地),在5龄起蚕第2天即可着地。着地时,要求洗手消毒后从蚕匾内轻捉轻放,均匀撒布在厢面上,不能损伤蚕体。
(5)蚕体蚕座消毒及给桑。每天早晨用有效氯3%的防僵粉对蚕体蚕座消毒1次,然后轻撒1层干菜籽壳作隔沙材料,15 h后即可给桑。给桑做到手空、手松、先四角、后中间的方法。一般春季每天给桑4次,夏季每天给桑6次。给桑量以上一次食桑余叶情况适当增减,既保证蚕儿吃饱又不造成浪费。
(6)温湿度标准及空气、气流。适宜温度23~24 ℃,相对湿度65%~70%(干部湿差6~7℉),同时应加强通风换气,室内应保持轻微气流,切忌闷热,严防鼠害等。
(7)药物添食。氯霉素每天添食1次,每支(25万U)对水0.5 kg,均匀喷洒在5 kg桑叶上,稍干即可添食。氯霉素添食可增强蚕体抗病力,控制蚕病发生。
1.3 调查项目与方法
以思南县河东片区邵家桥镇、塘头镇、三道水乡为调查地点。随机抽取5户地蚕育为一组调查小区,另外选取与之饲养相同蚕种数量的5户蚕匾育为另一组调查小区。在统一蚕品种、发种时间、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着重调查全年共3季饲养成绩及5龄蚕饲养用工情况,进行采桑工作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2个小区的调查数据,分别测算出小区平均产量、用工、节省成本等情况见表3。
比较2种方法,在同一蚕品种、同技术操作下,地蚕育
(下转第页)
平均单产接近蚕匾育。从调查得知,地蚕育平均张种比蚕匾省工达57.5%,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对大规模发展蚕桑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基础,使蚕农减少了劳动力的顾虑,对快速发展蚕桑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地蚕育省工与饲养蚕种数量有关,单季饲养10 g及以下为一般;蚕种在20~30 g表现最优;40~50 g表现较好。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地蚕育具有减少用具添置、操作简便、节省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的优点。但占用蚕室面积较大,房屋利用率不高;而蚕匾育除房屋利用率高以外,其他指标均不及地蚕育。因此,应全面推广地蚕育方法,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房,培育养蚕大户,扩大养蚕规模,实现跨越发展,使蚕桑产业成为思南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产业。
4 参考文献
[1] 刘朝良,陆贞铭,李木旺.天蚕不同饲育型的比较研究[J].蚕业科学,1995,21(1):60-63.
[2] 浙江农业大学.养蚕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6-27.
[3] 张如斌.小蚕共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