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纶喆《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及清末赋学.docVIP

戴纶喆《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及清末赋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戴纶喆《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及清末赋学

戴纶喆《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及清末赋学[摘要] 戴纶喆编纂的《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刊刻于清光绪七年,是清末重要的赋学选本,其中“余说”一卷,分总论、辨体、相题、布局、措辞五项评述律赋作法与赋学理论,体现出作者较高的理论识见。然因戴氏文名不显和此书流布不广,《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和戴纶喆对赋学的贡献至今隐而未彰,不为学界所重视。戴氏此书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两端:一是以字法、句法、章法为中心的律赋学批评体系的建构;二是体现出晚清古学复兴思潮下以古入律、古律汇通的赋学风尚。可以说,《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是清代赋学的收关和总结,具有观照清代赋论乃至历代赋学的学术意义,在赋学批评史上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戴纶喆; 《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 清末赋学; 赋学批评; 字法与句法; 古律融合 2013年3月孙福轩: 戴纶喆《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与清末赋学2013年3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清代是中国古代赋学发展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辞赋总集、选本和辞赋名家,尤其是赋论著作的大量涌现,表明了赋学批评意识的自觉自立。这其中尤以乾嘉时期最为突出,出现了李调元的《赋话》、浦铣的《复小斋赋话》、林联桂的《见星庐赋话》等十数部赋论专书。然而随着咸同以来政治形势的衰变和士子心态的疲苶,虽然一度出现了“同治中兴”之局面,也涌现出以曾国藩、刘熙载为首的古体赋论家,但赋学发展到光绪年间已是江河日下,无论是辞赋创作还是理论批评已是颓势日显,再也没有出现过乾嘉时期那样富有系统性的赋学专著了。据笔者查检历代书目,此期似仅有姜国伊的《尹人赋话》和戴纶喆的《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两种。姜氏之书虽然以“赋话”命名,但有名无实,仅有寥寥数则,且主要是一些杂记琐闻,殊无理论价值有关《尹人赋话》的内容,请参拙作《姜国伊〈尹人赋话〉与清末科举试赋考论》,见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上海嘉定博物馆编《科举学论丛》2012年第1辑,(北京)线装书局2012年版,第4953页。。而戴纶喆的《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则遥承元代祝尧《古赋辨体》、近接清初汤稼堂《律赋衡裁》的选本批评形式(具体而言是摘联批评),选论结合,成为清末十分重要的一本赋学专书。然而由于戴氏声名不彰,故其书流布亦不广,致使后来研究清代赋学者多疏于其学(目前还未见论列者)。故这里试为考述,并略及清末赋作与理论批评,以明戴氏赋论之于清代赋学乃至中国古代赋学的收关价值及其理论意义。 一、 戴纶喆与《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的编纂 戴纶喆,字吉双,綦江(今属四川)人。诸志多无记载,《益州书画录》略云其为“举人,官卭州训导”[1]卷一。据赋集自序及赋后其侄戴世怀跋可知,戴纶喆少从吴松轩学赋,后受知于綦江令田子实。继而南游黔,北游京,晚年返乡,于光绪七年(1881)主讲四川瀛山书院。其所著书有多种,如《听鹂山馆骈文》、《诗集》、《诗话》、《书记》、《琐言》、《江汉归船日记》、《毷氉杂记》等,稿藏于家,多未刊行,亦多无传,唯《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綦江续县志》、《四川儒林文苑传》等行于世。其中《綦江续县志》有民国年间刊本,《四川儒林文苑传》有1922年刊本,北京图书馆等多有收藏。 《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为光绪辛巳年(1881)秋瀛山书院刊本,今仅见藏于四川省图书馆古籍部。是书共分四卷,书前有作者自序,书后有其侄戴世怀跋。正文分两个部分:前三卷如题所言,取汉魏六朝赋句摘列为谱,以“炼第一字句”、“炼长句”、“炼之字句”、“炼以字句”、“炼者字句”、“四字俱实句”、“叠字句”、“骈字句”等为标目,每条下面缀以详细解说,并援引唐代至清代律赋名家名句为证。共涉及汉魏六朝作家175人,赋作441篇,赋句1 500余联。第二部分为《余说》一卷,分为总论、辨体、审题、布局、措词五项,阐释相关的律赋作法和赋学理论。其编纂目的,据自序言,为书院教学诸生之用。其中言:“今年谬主瀛山讲席,从者近七十人,天资多高敏者,时艺外课以古学,而赋尤加意焉,以其为翰苑之所必需也。但诸生所为于字句,未经细讲,爰取前诵习赋授之读,暇复取荀、屈以来古句之骈而雅者,摘列为谱,附以己说,证以唐以后句法。又为诸生以为专事字句,益以余说一卷,分总论、辨体、相题、布局、措辞五类,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知难免也。亦聊就所知者以公之同学耳。”[2]序其侄戴世怀跋将其与当世的几部著名赋话对比,指出《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取法于六朝”和“有利初学”的两大特征:“近张香涛(张之洞,笔者按)先生《书目答问》所收亦不过李雨村《赋话》、王念孙《读赋卮言》两书,而王书敷陈大旨,非利初学。李书虽利初学,未臻明备于六朝前,亦过略,难云尽善也。吾叔主讲瀛山,课读之余,摘录是编,分门别类,考证周详,如行路然,一经指点,即无至迷途是误。循循善诱之心,不良苦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