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隆平,半世纪的盛名与争议》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袁隆平,半世纪的盛名与争议
袁隆平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种田人”——中国一半以上的农田都种上了杂交稻种。民间一度流传:两个“平”让中国人吃上了饭: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他艰苦卓绝的研究为曾经被饥饿困扰的国家带来希望,国家的鼎力支持为他带来了盛名,持久不衰的盛名也给他带来了争议。
那么,真实的袁隆平是怎样的?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日日下田,而已。”他的神坛下,是无数人的拭目以待;他的眼睛里,却只有秧苗摇曳的一亩田。他身上有科学家的固执,也有历史亲历者的豁达。对待外界的争议,他尽量选择消化于田间。其他的争议他不予理会,但关于超级稻,他绝不退让。
1992年,农业部主办的某报纸上刊登了一次座谈会的报道。会上,一些权威人士大肆斥责杂交水稻,称其为“三不稻”,即“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他的同事、学生都让他声明反驳,他说:“没事,会解决的。”他心想,事实胜于雄辩。几个月后,江西省副省长舒惠国来访,直截了当地问他报纸报道是否属实,舒惠国对他说:“那些言论让群众产生了困惑,许多人在考虑要不要种植杂交水稻。我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这是袁隆平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研究已经超出了个人荣辱毁誉的范畴。不久,他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杂交水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才算是稳定了全国种植杂交水稻的信心。
2014年秋天,安徽蚌埠等地的近万亩“两优0293”(超级稻品种)出现大面积的绝收或减产。一时间,对超级稻的质疑甚嚣尘上,“超级稻稻种严重过剩”“超级稻口味品质不佳”等话题在网上流传。本性里,他愿意安之若命,上世纪60年代刚做杂交水稻时被人揶揄理论不对,“文革”期间甚至遭遇秧苗全部被毁,都鲜少与人争论,觉得“做好研究才最重要”;但现实是,他不得不出来反驳,因为袁隆平早已经不是独属于个人的袁隆平了,他的身后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是这个国家农业的定海神针。隆平高科旗下密密麻麻的组织结构,从育种科研到育种公司,经销商到肥料公司,都有赖于“袁隆平”三个字熠熠生辉,全中国数以亿斤计算的杂交稻种都可能因为他的一句话无法被播种。
2014年10月,他在《环球时报》上发表题为《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的文章,从历史发展、现实数据的角度对网友的质疑一一进行驳斥,承认有问题,但也绝不是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描述的那样,文章不卑不亢。结尾处他写道:“超级稻研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安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绝不会退缩。”
2000年,隆平高科要上市,想要使用袁隆平的名字。他没同意,后来多位国家级领导劝说,加上他考虑到隆平高科成立后,杂交水稻研究可以不再需要外国人投资,就同意了。隆平高科许诺每年提供200万元的科研经费,以及由姓名使用权换算而来的5%股本。许多人说袁隆平卖掉股份就能轻松拿到上亿元,他说:“我一分钱都不能卖,我一卖,隆平高科就垮掉了。人家会想,隆平高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他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
80年代他最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说:“我不适合,当院长,意味着我要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隆平高科成立不久,袁隆平辞去了董事的职务,埋首新一轮超级稻的研究,他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
相关链接
“失败那么多次,消耗那么多时间,究竟是什么支撑你?”记者问道。
他说:“讲大道理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我的好胜心,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
这便是科学家的本心,他们天然对获得答案有着强烈渴望。为了这种渴望,袁隆平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70年代里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妻子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一连10天在医院照顾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时代与妻子最长的一次独处:在病床前为她念诗、唱歌、讲故事……等妻子醒来,他又继续踏上了前往田野的路。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袁隆平的研究给国家带来了希望,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这既为他带来了盛名,也不可避免地给他带来了争议。
B.权威人士斥杂交稻为“三不稻”,袁隆平一开始不反驳是因为他相信事实胜于雄辩,后来处于无奈才为自己辩护。
C.在《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一文中,袁隆平承认“三不稻”确实有问题,这体现了他作为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
D.袁隆平不愿担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来还辞去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完全是因为他不愿意放下研究水稻的事业。
5.作为一位负有盛名的科研人员,袁隆平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