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至木工同学的木质文物保护(完善版)
《木质文物保护》
任课教师:魏象
第一章 绪论
一、历史研究与人类遗存
Ⅰ 历史的定义
定义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倡导的唯物史观,体现了人类的大智慧,是迄今最有力的历史科学理论。
广义的说,历史科学是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并希望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历史是人类的成就,希望和挫折、斗争和胜利的记录和解释。”
历史是科学
研究历史应客观、科学,在搜集到所有可能得到的证据并加以检验之前绝不形成结论性的判断。
历史包含着人类在各个领域中的一切成就,甚至包含着芸芸众生,经年积累沉淀而成的生活本身。
“科学的态度要求以怀疑和询问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在搜集到所有可能得到的证据并加以检验之前绝不形成结论性的判断。”
科学历史观不能用来宣扬民族的伟大,种族的优越或者上帝的选民的教义的目的服务。
马克思关于历史规律的阐述——历史的经济决定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生产关系的改变,由此构成了原始公社—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研究》
群居---母系氏族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形成---家庭的形成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人类活动的促动因素异常复杂,不能硬套一种单一模式。
历史研究的依据
——文字材料及历史遗迹
文字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构架基本上都是各类文献给出的。
无文字时代 95%的时段人类处于无文字状态——考古
历史研究的分工
文献研究——历史学 几千年
遗存研究——考古学 两百年左右(把考古引入中国的是夏鼐)
遗存与考古学
文化遗存的泛指人类活动留下的一切痕迹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
遗迹 通常是指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的设施,是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遗物 按用途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礼器等,按组成材料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木器、竹器……
考古学——揭示文化遗存内涵为工作对象的学科。
没有什么比文化遗存更有说服力的历史根据了。由于历史研究中文化遗存的重要性就有了以揭示文化遗存内涵为工作对象的考古学。
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异同
均已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己任。
历史研究↗文献研究(不包含无文字的历史)
↘考古研究(包含了文献研究)
Ⅱ 人类遗存的客观性及意义
Ⅲ 由历史遗迹确定的人类历史轮廓
历史时期与史前时期
前者:指有文字记录为根据的历史
后者:指文字发明前人类的历史
↗旧石器时代 公元前一万年(石头或燧石打击石片取石核为石斧)
史前——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工具被磨制石器工具取代)
历史时期的历史也离不开遗存反映的历史,遗存在阐述文字时代时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文字资料匮乏
文字资料不可读
政治原因
遗存的直观性可弥补文字的抽象
遗存对文献的印证——眼见为实。
二、消失的历史遗存
消失的基本原因是时光的腐蚀、一切最终归为尘埃
有证据表明:从一段时段看人类自身非理性的活动对历史遗存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Ⅰ、人为因素
1、人类非理性行为
政治原因、宗教的原因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文化大革命;宗教如阿富汗炸毁巨型石佛。
战争
2、人为因素的表现之二
人类活动对自己的环境的影响,工业化过程产生的污染、酸雨对石质文物的破坏。
城市建设——若无很好的规划则造成遗迹破坏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表现之三
是考古发掘本身——被动发掘、主动发掘和盗掘
考古发掘对于静置于地下几千年的文物扰动是巨大的,环境的变化对文物影响常常是致命的。
整理工作中的损失
保护处理中的损失
人类对信息认识依时代不同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解释
Ⅱ、自然因素 两类
威力巨大的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火灾、台风和雷击等
另一类自然因素不相似上述灾变,但无时无刻不侵蚀着文物,它包括气候变化、阳光辐射、空气污染、虫蛀霉变,它们日积月累对文物破坏程度不可低估。
实践表明这些因素是完全可控的。可以把它们对文物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文物保存科学
Ⅰ、人类遗存保护的必要性及意义
遗存物的有限性
自然、人为的损耗破坏,使保存至今的文物十分稀罕,有限。
遗存的丧失使有限资源更珍贵。
遗存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由于保存的问题不断丢失。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变深刻、更全面使人类自身的健全、健康的发展,对自身的认识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对历史的发掘和研究,遗存的丧失是人类巨大的损失。
Ⅱ、保存科学简史
收藏保存
早在远古,处于原始宗教对祖先的崇拜已有收藏活动,宋代徽宗收藏古代文物达6000余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提高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医院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完整版本易修改).pptx VIP
- B-65522CM_01-αi-B βi-B 伺服电机规格.pdf VIP
- 采购部员工年终总结.pptx VIP
- 《老年人能力评估从业人员培训指南》.pdf
-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pdf VIP
- 投资项目风险因素识别核对表.docx
- CAAC无人机理论考试题库(2025修订版)含答案.docx VIP
- DB11∕T 512-2024 建筑装饰工程石材应用技术规程.pdf
- Unit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人教PEP版).docx VIP
- CAAC无人机理论考试题库(2025修订版)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