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风-南方医科大学
中 风 病 【概说】 (一)定义 中风病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不利)、偏身麻木。 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不同可分为中脏腑与中经络。 发病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 发病季节:四季皆可,以冬春两季为多见。 【概说】 (二)症状特点 证候特点: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证候特征。 【概说】 1、主症: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 (1)神昏:初起可见。 轻者:神思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 重者:昏迷或昏愦。 伴随症状:谵妄、躁扰不宁等。 【概说】 (2)半身不遂: 轻症:肢体力弱活动不利。 重症:完全瘫痪。 急性期:半身不遂多见患肢松懈瘫软,少数为肢体强痉拘急。 后遗症期:患肢强痉挛缩,尤以手指关节僵硬、屈伸不利最为严重。 【概说】 (3)口舌歪斜:伸舌时多歪向瘫痪侧肢体,伴有流涎,多与半身不遂共见。 (4)言语蹇涩或不语: 轻症:言语迟缓不利,吐字不清,自觉舌体发僵。 重症:中风不语。 (5)偏身麻木 【概说】 2、次症: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 3、舌象:舌强、舌歪、舌卷、舌质暗红带紫或绛红 ,舌有瘀斑。 4、脉象:弦、弦滑、弦细或结或代等。 【概说】 5、发病先兆:素有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甚则晕厥,一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若骤然内风旋动,痰火交织发病者,于急性期可出现呕血、便血、壮热、喘促、顽固性呃逆,甚至厥而不复,瞳神或大或小,病情危笃,多难救治。 【概说】 (三)源流 1、病名:源于《内经》有大厥、薄厥、仆击、偏枯、痱风等; 《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素问·通评虚实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概说】 2、病因方面:两个阶段。 (1)唐宋以前以“内虚邪中”立论,即外风; 《灵枢·刺节真邪篇》“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也指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为病,并对诊断、治疗、判断病情轻重估计预后提供依据,并提出祛散风邪,补益等治则。 【概说】 (2)唐宋后以“内风”立论。尤以金元时代为代表,这是中风病因学上的重要转折。 ①刘河间首先指出:中风病是由肾水不足,心火暴甚所致; “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尔,由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也” 【概说】 ②李东垣:正气自虚,“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壮岁之际无有也。” ③朱丹溪认为中风是湿痰化热生风所致,“按内经以下,皆谓外中风邪。然地有南北之殊,不可一途而论。西北二方,亦有真为风所中者,但极少尔。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 ④王履:真中、类中; 【概说】 ⑤张景岳提出“非风”、“内伤积损”之说;“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此致病之本也,再或内劳外伤,复有所触,以损一时之元气;或以年力衰迈,气血将离,则积缶为颓,此发病之因也。盖其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阳乏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尔昏愦,卒然仆倒”; ⑥李中梓:闭、脱二证; 【概说】 3、治疗方面 叶天士(滋液熄风、濡养营络,补阴潜阳)、沈金鳌、尤在泾、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中风治疗法则; 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犯冲脑。“凡卒倒昏瞀,痰气上壅之中风,皆由肝火自旺,化风煽动,激其气血,并走于上,直冲犯脑,震扰神经”,治疗上“唯以潜降为主”。 总之,中风的理论源于《内经》,成形于《金匮要略》,发展于金元进期,成熟于明清两代。 【病因病机】 凡脑脉瘀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可形成本病。 1、正气虚弱,内伤积损 2、情志过极,化火生风 3、饮食不节,痰浊内生 【病因病机】 本病常见的诱因为: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饮食不节,跌仆努力等。 本病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概而论之有虚(阴虚、气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痰(风痰、湿痰、痰热)、气(气逆)、瘀(血瘀)六端。 其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弱;在标为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与影响机制分析-环境科学学报.pdf
- 中国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种子植物物种组成及其区系特征-植物科学学报.pdf
- 中国木材采伐管理政策managingtimberharvestin-foresttrends.pdf
-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报告-商务部.pdf
- 中国马铃薯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wur.pdf
- 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健估计.pdf
-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结构演变1990~2013年.pdf
- 中国妇女乳腺x线钼靶摄影普查成本效益分析-tumor-肿瘤.pdf
- 中国古代代居民饮食结构-吉林大学课程中心.ppt
- 中国二氧化碳海底封存能力评价与风险控制技术预研究-公益子网.ppt
最近下载
- 《复合材料的特性与应用》课件.ppt
- 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24)解读.pptx
- 保险异议处理拒绝处理ppt保险异议处理.ppt VIP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docx VIP
- 设计和开发过程控制培训.pptx VIP
- 2019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_25页_4mb.pdf VIP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docx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培训课件.pptx VIP
- 各专业文件准备目录--内分泌科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 SOP.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