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创意导向生活quot;——无形文化资产保护的台湾经验.pdf

quot;创意导向生活quot;——无形文化资产保护的台湾经验.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2015年第6期 创意导向生活 ——无形文化资产保护的台湾经验 潘博成 [摘要]创意与生活是理解台湾无形文化资产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角度。创意作为策略,使无形文化资 产与当代日常生活融通(本文称之为“创意导向生活”策略)。此处的“创意”和“生活”具有特定含义: 作为方法的“创意”,不仅指运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无形文化资产资源的狭义概念,也包括在公共文化建设 和公众日常生活实践等领域运用创意保存与发展无形文化资产的广义性。“生活”又可分为无形文化资产重 新回归日常生活或形成新的日常生活功能等属性,亦可基于主体性分析此为“谁的‘生活化…(如当地人与 观光游客,或特定消费阶层、文化群体和年龄群体等)。具体之,“创意导向生活”策略包括“价值重塑”与 “功能化”,“时尚化”与“年轻化”,“参与体验式”等三组方法。但其也存在同质化趋向严重、应用范围有 限、区域与类型的发展不平衡、过度依赖政府资金等局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台湾地区 文化创意 日常生活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890(2015)06—010—14 三重体系②,它们分别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施加 一、台湾无形文化资产①保护与发展概况 影响。在该体系下,台湾紧随“从有形到无形的 国际遗产保护观念”自我调适③,并形成文化性资 国际(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东亚 产④、广域式文化资产保存@和文化资产区域环 (以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等为代表)与台湾地方 境⑥等本土化的保存观念。在三重体系和保存观念 实际情况是台湾无形文化资产保护与发展进程的 下,台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无形文化资产保存与 [作者简介]潘博成(1989一),男,广东肇庆人,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①两岸在本研究领域之术语有较多区别,为利于行文规范,本文统一使用台湾地区惯用术语,并在首次出现时予以 必要解释。台湾的无形文化资产在概念上类似于大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无形文化资产,即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 美术、口述传统、民俗和传统知识与实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基本一致。有研究者认为,“资产”提法具有更强的资 源化取向(见李东方《我国台湾地区文化资产保护制度基本问题研究》,《经济法论坛》2008年)。 ②相关研究见林承纬《民俗学与无形文化资产——从学科理论到保存实务的考察》(《文化资产保存学刊》2012年 第6期)、江韶莹《台湾无形文化资产保存现况与趋势》(《福建艺术》2009年第3期)、黄贞燕《日韩无形的文化财保护 制度》(宜兰:台湾传统艺术总处筹备处2008年版)、林会承《战后台湾文化资产保存法制与氛围的形塑》(《文资学报》 2014年第12期)等二 Y.The and to of Journal ③Ahmad Scope DefinitionsofHeritage:FromTangibleIntangible.InternationalHeritageStudies, 2006.12(3):292—300. ④ “文化性资产”包括:传统产业材料、传统产业技术、各类文化设施、法定文化资产、各族群语言俚谚、各类歌 谣戏曲、各族群节庆风俗和集体记忆的生活场景等: ⑤林崇熙:《文化再生产:一个无形文化资产哲学刍议》,《文资学报》2008年第4期。 ⑥ “文化资产区域环境”指以区域性整体视野推动有形与无形文化资产环境保全和活化的思想。具体操作方案可见 后文介绍的“区域型文化资产环境保存及活化计划”。 发展理念,本文称之为“创意导向生活”策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