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 验 名 称: 加 工 误 差 的 统 计 分 析
姓 名: * * * 班 级: 机械13**班 学 号: 080113****
实验日期:2015年10月 22 日 指导教师:何老师 成 绩: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实验图法。点图法是以顺序加工的零件序号为横坐标,零件的加工尺寸为纵坐标,把按加工顺序定期测量的工件尺寸画在点图上。点图可以反映加工尺寸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尺寸变化的趋势,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图称为平均尺寸——极差质量控制图。一般是在生产过程开始前,先加工一批试件(本实验中即用本批加工的零件作为试件),根据加工所得的尺寸,求出平均值和极差R而绘制成的。
点图:中线
上控制线
下控制线
R点图:中线
上控制线 Rs = D1
下控制线 Rx = D2
是将一批工件依照加工顺序按n个分为一组第i组的平均值,共分成k组;
是第i组的极差;
式中A2、D1、D2的数值根据数理统计原理而定出(见表1)。
表1
每组件数n
A2
D1
D2
4
0.73
2.28
0
5
0.58
2.11
0
将生产中定期抽样的尺寸结果,点在图上,从点子在图中的位置便可看出和R的波动,它反映了工件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和随机误差的分散程度。图上的控制界限线,就是用来判断工艺是否稳定的界限。因此图是用来判断工艺过程的稳定性的。
(三)实验步骤:
按无心磨床的操作方法,加工一批零件(本实验为100件)。加工完的零件,擦洗干净,按加工顺序放置好。
按加工顺序测量工件的加工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绘制直方图和分布曲线1)找出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7)画直方图 以样本数据值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画分布曲线 若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工艺过程稳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9)画公差带 在横轴下方画出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绘制图确定样组容量,对样本进行分组样组容量m通常取4或5。按样组容量和加工时间顺序,将样本划分成若干个样组。
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对于第i个样组,其平均值和极差计算公式为:
式中 第i个样组的平均值; ——第i个样组的标准差; 第i个样组第j个零件的测量值; 第i个样组数据的最大值; 第i个样组数据的最小值
计算图控制限绘制图 以样组序号为横坐标,分别以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R为纵坐标,画出图,并在图上标出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按下式计算工序能力系数判别工艺过程稳定性可按表所列标准进行判别。注意,同时满足表中左列3个条件,工艺过程稳定;表中右列条件之一不满足,即表示工艺过程不稳定。
加工误差综合分析通过对分布图和图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误差的性质。进而结合具体加工条件,分析影响加工误差的的各种因素,必要时,可对工艺系统的误差环节进行测量和实验。实验环境
序号 记录数据 序号 记录数据 序号 记录数据 序号 记录数据 1 23.995 26 23.994 51 23.993 76 23.995 2 23.990 27 23.987 52 23.992 77 23.995 3 23.997 28 23.989 53 23.990 78 23.989 4 23.995 29 23.995 54 23.992 79 23.995 5 23.998 30 23.997 55 23.992 80 23.995 6 23.991 31 23.985 56 23.989 81 24.001 7 23.990 32 23.993 57 23.990 82 23.989 8 23.992 33 23.992 58 24.000 83 24.000 9 23.990 34 23.995 59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