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最终版概念.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中医外科学重点复习资料 10中医主编: 葩 姐 10中医编委:春春、腾腾、芭比、珑珑、杰杰、小桥 爱玛、颖颖、倩倩、月月、大兵、葩姐 (不完整的地方请大家自己补充) 掌握各型缺水.高钾低钾血症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原则.熟悉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原则。 PS:低、高渗脱水 水中毒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等渗性缺水Isotonic dehydration 低渗性缺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高渗性缺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等渗性缺水: 病史:失补液的 时间 量、性质 速度、途径 症状体征:轻:乏力、头晕、厌食、恶呕;少尿、口渴/皮干、舌燥、眼陷 中:休克失代偿:脉细速、血压低;肢湿冷、静脉萎陷、烦躁、眼花、晕倒、 重:躁狂、幻觉、谵妄、昏迷 低渗:病史同上 症状体征:轻:不渴尿多、手足麻木 中:同上 重:同上 高渗:病史同上 症状体征:轻:口渴 中:极口渴 重:同上 辅助检查: 等渗性 低渗性 高渗性 HB ,RBC,RBCV ↑ ↑ ↑ 血Na+ - ↓ ↑ 比重 ↑ - ↓ ↑ ↑ 尿Na+ ↓ 血气  代酸、代碱  代酸、代碱  代酸、代碱 (三)治疗: 1、去除病因 2、补充血容量容量: 等渗性:补液量:RBCV上升值/RBCV正常值× W ×0.25(L) 低渗性:补钠量(mmol):血Na+下降值(mol/L)×W×0.6 高渗性:补水量(ml): [血清钠-150]×体重(kg)×4 对症治疗 四)水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 定义:水分在体内潴留,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临床表现: 急性水中毒:颅内高压:神经精神症状,脑疝 慢性水中毒:无力、恶心、嗜睡等(易被掩盖) 二、体内钾异常  (一)病理生理与临床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二)诊断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病史 ①摄入; ②肾排钾; ③细胞内钾转移 症状体征 w- weakness乏力;a-anorexia 厌食 s-silent abdomen 安静腹 血钾 心电图 T低宽、双相、倒置 S-T低、QT长、U波 T高尖,QT长QRS宽,PR长 治 疗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治疗 补钾: ①见尿补钾 ②尽量口服,禁止静注。 ③静滴:  <20mmol(1.5g)/h <0.3%; 成人3-6g/d 禁钾 抗钾:10%葡萄糖酸钙 转钾:5%碳酸氢钠    葡萄糖+胰岛素 排钾:阳离子树脂    人工透析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治疗 补钾: ①见尿补钾 ②尽量口服,禁止静注。 ③静滴:  <20mmol(1.5g)/h <0.3%; 成人3-6g/d 禁钾 抗钾:10%葡萄糖酸钙 转钾:5%碳酸氢钠    葡萄糖+胰岛素 排钾:阳离子树脂    人工透析 思考题: 1、缺水有哪几种类型,结合病理生理试述其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2、结合病理生理试述低血钾和高血钾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休克 掌握休克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熟悉外科休克的诊断方法、急救及治疗要点。了解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重点:掌握外科休克的诊断及处理。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难点: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PS休克:定义 监测项目 三期 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 外科最常见的休克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 病理生理(三期) 一)微循环变化 1、微循环收缩期: ? 微循环“只出不进”,回心血量增加 ? 但组织细胞低灌注,缺氧 ? 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可纠正 2、微循环扩张期(可逆性失代偿): 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持续↓→组织灌流不足、缺氧→乏氧代谢产生的酸性产物如乳酸 、 丙酮酸↑以及扩血管物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失去反应→毛细血管静脉压↑ 及组胺、激肽等↑→渗出↑→回心血量进一步↓,出现典型的休克症状。 3、微循环衰竭期(不可逆性失代偿): (1) 微血管反应性显著下降 微循环血管对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严重降低甚至丧失,微循环血管全部扩张,毛细血管中血流停滞,微循环灌流严重减少,亦即微循环衰竭。 2)DIC的形成 血管内皮损伤,胶原暴露、血液粘稠度↑血液凝固性↑—→血小板、RBC发生凝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DIC形成 二)代谢改变 1、无氧代谢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组织灌流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