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介绍课件.ppt
课前预习学案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 )1 、良性 、增加(1)削减 、补充 、调节径流 、洪水、 旱灾 (2) 滑坡、泥石流 2、 恶化、更不稳定、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 水土流失、 风蚀沙化 、洪水 、沙尘暴 、海水入侵、 地表沉降、 地面塌陷、 地震、 滑坡、 酸雨 赤潮 (二 )1、人口、人员伤亡 2、加大、较小、耕地、林草、增加、加重 3、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缩小 (三) 1、雄厚、稳定、建设防灾系统、迅速 2、薄弱、动荡、失稳、不力 3、高风险区、放大、缩小、大、小 (四 )1、灾变 2、增多、扩大 3、低、高、少、多、低、高 (五) 1、B 2、D 3、A 4、D 表现好的学生是 王云鹏 陈伟靖 王璇 东晨 张鑫滨 王琦 云彬彬 石法丽 刘秀洁 陈丽莹 赵美霞 宋玉玲 刘雪倩 孙伟 张敬仪 孙国康 张梦翡 刘慧涌 邵顺博 徐宏莹 杨天伟 刘康洁 学习目标 1、从正反两方面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认识人类活动对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的影响。 3、掌握人类活动对灾情起到的“放大”或“缩小”的作用。 4、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成灾的不同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难点: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看学案 合作探究点一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之一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请大家阅读18页图文内容,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人类活动是如何减少或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的。 (正面)进行生态建设:人类进行生态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从而降低灾害的频度。 例如:(1)修建水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局部地区的水循环,减轻洪涝灾害的发生;(2)植树造林和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反面)②造成生态破坏:人类超强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例如: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就会使洪水和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表沉降,地面塌陷,并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引起的环境污染导致酸雨、赤潮。 {阅读指导}: 阅读第 18页“灾害的前兆与预报”这段材料,谈谈你有什么认识? 虽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强度具有随机性,人类还无法控制,但自然灾害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自身的规律,理论上是可以预知和预测的,准确的认识灾害的前兆,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大大减轻灾害的程度。 1、人类活动影响自身的易损程度 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人员伤亡是衡量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 人口也是最活跃的受灾体: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不同的土地的利用类型的易损程度不同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的灾害中易损性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有可能改变城市灾情。 例如:①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同是地震,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 ②城市用地迅速扩大,耕地、林地、草地用地的减少,直接导致洪水径流的增加,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 读图指导 读图1.29,说明深圳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洪水的影响。 根据图例,该流域从1980到2000年间,大面积的耕地、林地、灌草转变为城镇用地,而且城镇建筑用地的密度加大。同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的洪水流量明显增大,而林地保留较好的西部地区洪水流量则无大的变化。可以看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洪水量大小的区别,即随着城市用地迅速扩大,耕地、林地用地减少,直接导致洪水径流的增加,加重了城市的洪水灾害 3、工程措施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性 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灾情,说明了工程措施对于受灾体易损性的改变作用明显,是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之一。 看学案 合作探究点二 阅读教材21页相关图文,说明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读图1.30说明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机制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阅读教材21—22页相关图文 思考 (1)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有自然灾害吗?为什么? (2)据图1、32,分析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影响到人类的灾害种类分别有哪些?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区别? 自然灾害的形成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虽然不乏自然异变,并且是比现在规模大得多的自然异变,但缺少的是受灾体,那时候没有人类,人类社会更无从谈起。因此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pptx VIP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_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__.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pdf VIP
- 民事诉讼法中案外第三人对执行的异议之诉.pdf VIP
- 车险承保方案.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临海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pdf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安机关招聘留置看护警务辅助人员1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模电教案-李国丽.doc
- 2023版中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共识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