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义词及其分析
* * * * * * * * * * 3、考察各自的本义和引申义 亟、骤、数:多次、屡次义同,《左传·隐元》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宣2》犹不改,宣子骤谏。/《三国志·吴·吴主传》数犯边境。但是它们的引申义不完全相同,“数”有命运、规律、密等引申义,是亟、骤所没有的,骤有疾速这个引申义,是亟、数所没有的。 潜、间:悄悄地、秘密地义同。《蹇叔哭师》潜师以来。/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鲁仲连义不帝秦》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聊斋·红玉》卫故田舍翁,生呼出引和间语。但两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不同:“潜”的本义是“藏在水底”,引申为“隐蔽”、“埋藏”、“秘密”,它的特点是掩藏;而“间”的本义是“缝隙”,引申为“间隔”、“隔离”,“秘密”义是由“隔离”引申来的,它的特点是隔开众人,单与一个人说,或只有少数人知道,大家不知道。 4、探寻同义词各自的反义词 贫、穷:贫指缺乏衣食金钱(生活困难),和之相对的富;穷指没地位,不显贵,与其相对的是达。《庄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 死、亡:死的反义词是生,亡的反义词是存。《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荀子?致士》得之则存,失之则亡。《荀子?礼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死的本义是死亡,亡与存相对,所以它是消亡、灭亡,不在了之意,再由这些意义引申出死亡义,是一种委婉说法。 坚、刚、强:都有牢固义。但 “坚”专指土一类的东西,硬而不易碎叫“坚”,它的反义词是“脆”。“刚”专指金属一类的东西,韧而富有弹性叫“刚”,它的反义词是“柔”。“强”本指弓的拉力大,不易断,它的反义词是“弱”。 “单”的反义词有“复”,和“单层”相对;有“偶”,与“奇”相对;有“双”,与“单一”相对。 古代的训诂家在同义词的运用上,提出一个条例,叫作“对文则异,散文则通”,又叫“浑言”和“析言”。 一求其同,一求其同中之异——这是训诂学上关于同义词辨析的的重要概念。就是说,同义词有相同的义项,也有相异的义项,人们在语言运用特别是词义解释中,在承认其同的基础上往往要辨析其异,辨析其异往往也是拿不同的语境(即相对立的适用环境)来分析。解释同义词的时候,如果注重它们相同的一面,那么两个词的意义就完全一致,这叫“通”,又叫“浑言”,在求“通”或用“浑言”时,摒除了同义词各自的特点,只取它们笼统相同的一面。如果注重它们相异的一面,突出它们彼此不同的特点,这叫“异”,又叫“析言”。 “语”和“言”,在承认其同义的基础上,往往要辨析其异,所以,《说文·言部》:“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这就是“对言则异”,也是“析言(则异)”。如果不放在对比的语境,而是平常笼统地用,这两个词可以相通,这就是“散文则通”(“散文”,两个词散开在不同的地方用,不是放在一处对比),也叫“浑言(则通)”(“浑言”即混为一体,笼统地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义词及其辨析 一、古代汉语同义词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二)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鲍照《代东武吟》) 1、同义词的定义 同义词就是彼此可互训,在某一个意义上相同或者相近的一组词。 偷、窃: “偷”在古代汉语中的常用义是苟且,得过且过,又有刻薄、不厚道义。如张衡《东京赋》“示民不偷”;窃,古代常作谦词,表私自、私下,又用作副词,表暗中、暗暗地,但从两汉以后,在“暗中盗取他人财物”上,它们是相同的,《孔乙己》“窃书不算偷”。 学习同义词应注意问题 A、同义词是相对的,古汉语同义词是随着词汇的历史发展而变化的,因而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有些词可能在上古同义,到了中古或近古则不同义,反之,有些词在上古可能不同义,到了中古或近代却变成了同义词,因此对于古汉语同义词,既要从共时的方面去考查,又要从历时的角度去考虑。 好、美 好:上古两义:美,特指女子貌美;良、善、优义。《国策·赵》“鬼侯有子而好”;《陌上桑》“秦氏有好女”;《列子·杨朱》“贤愚好丑,成败是非”;但后来“美丽”这个意义消失了,只剩下“良、善、优”义,跟“坏、劣、差”相对,不再和“美”构成同义关系了。 徐、慢 徐的本义是慢走,慢的本义是怠慢、傲慢。从本义来说,不是同义词。后来慢引申为缓慢,在这个意义上和徐构成了同义词。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徒、步 本义是步行,《易·贲卦》“舍车而徒”;《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后由于引申,两词意义越来越远,“徒”由“步行”引申为名词步兵、徒众、门徒:《左传·宣2》“倒戟以御公徒”;《论语·微子》“是鲁孔丘之徒和?”又为形容词空:《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步”由“步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