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兰芳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

梅兰芳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中国京剧的历史并不长,迄今不过200多年的时间。自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丰庆、四喜、春台、和春)进京形成京剧以来,作为国剧的京剧在这200多年间,出现了难以数计的京剧名伶、大师。但若问京剧史上其表演艺术最具代表性,且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谁?答案应该是不会有争议的——梅兰芳。 京剧“四大名旦”产生80多年来,业界和广大观众一直为此津津乐道。“四大名旦”艺术上确实各有千秋,相互之间的某些艺术特点也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长期以来业界对“四大名旦”的排序有争议,盖有三种意见:一是“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二是“梅、荀、尚、程”,三是“梅、程、尚、荀”。这三种意见中,无论尚、荀、程三位怎样变动,梅兰芳总是居于冠首,由此可见梅兰芳在京剧界的地位。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艺名兰芳;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他8岁学戏,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行当剧目,并与有“通天教主”之誉的王瑶卿一起将这三个行当的表演特点融为一体,形成了京剧的“花衫”行当,表演端庄华贵。他创演的代表剧目《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抗金兵》《太真外传》《游园惊梦》《天女散花》等,不仅成为京剧艺术的经典,饮誉海内外,而且成为京剧界一代又一代演员的传习剧目。抗战时期,他留居香港、上海,在敌伪统治下蓄须明志,坚拒演出,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他病重期间,周总理从北戴河专程回京到病榻前看望。梅兰芳去世后备极哀荣,其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等61人组成,陈毅任主任委员。治丧委员会共收到280多封唁电,引人注目的是40多封来自于海外。 一位中华民族的京剧艺术家,为何逝后引起海外如此广泛的关注呢?应该说,这与梅兰芳作为一位文化使者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有直接关系。 有资料准确记载的,梅兰芳一生中曾3次赴日、1次赴美、4次赴苏,1953年还曾赴朝慰问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时间跨度41年!前后9次赴海外演出,传播了中国京剧艺术,增进国际友谊,让世界了解中国,其贡献本身,已远远超出了艺术范畴。梅兰芳海外巡演,书写了中国京剧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现在虽不敢妄说“后无来者”,但迄至今日可肯定地说“前无古人”。 三渡扶桑,岛国刮起“京剧旋风” 梅兰芳第一次赴日演出,也是第一次出国,时在1919年4月。 当年,25岁的梅兰芳在京剧界已是声誉鹊起,尤其是在演出剧目上,他勇于创新,排演的古装新戏不仅国内观众欢迎,而且各国外宾也颇感兴趣。在此之前,北京茶园式的戏馆里几乎看不到外国人的踪迹,可是在一次旅京美籍职员举办的联欢会上,梅兰芳应邀演出《嫦娥奔月》,受到热烈欢迎。从此,中国戏馆里有了国外观众。梅兰芳为了迎合观众的观赏习惯,净化舞台,革除陋习,不久就有开明(今北京珠市口电影院)、真光(今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新式剧场开张,对号入座,使观众感到舒适卫生。 此后,梅兰芳的外事活动日渐频繁。一些国家的报刊及个人纷纷来函索取照片,尤其是同中国近邻的日本友人,到了北京几乎都要看京剧演出。当时外宾到中国旅游,往往向外交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观光长城;二是游览颐和园;三是访问梅兰芳。梅兰芳在布置的极富民族色彩的缀玉轩接待外宾。他先后接待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瑞典考古学家、王储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尔夫,美国电影明星范朋克,日本歌舞伎名演员守田勘弥、村田嘉久子等一批又一批的国际友人。这些来宾均由梅兰芳自费接待。 日本人对中国京剧的了解,要先于欧洲人。早在1918年,日本帝国剧场董事长大仓喜八郎来北京旅游,观看了梅兰芳演出的《天女散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于是决定邀请他赴日演出。 梅兰芳欣然接受了邀请,他说:“我出去的目的,一方面想把中国戏曲介绍到国外,另一方面是借此观摩吸收外国艺术来丰富我们的民族艺术。” 梅兰芳赴日演出团,阵容强大,名角济济,行当齐全,计有:姚玉芙、姜妙香、贯大元、高庆奎、芙蓉草(赵桐珊)、何喜春、陶玉芝、董玉林、王毓楼;还有齐如山等。准备赴日访问演出的剧目,梅兰芳主演的有《天女散花》《御碑亭》《黛玉葬花》《贵妃醉酒》《春香闹学》《游园惊梦》《虹霓关》《千金一笑》《琴挑》《游龙戏凤》《嫦娥奔月》,其他演员的剧目有《战蒲关》《文昭关》《思凡》《乌龙院》《鸿鸾禧》《武家坡》《洪羊洞》《监酒令》《乌盆记》《举鼎观画》(到日本后应剧场要求又增加了《空城计》)。 梅剧团于1919年4月21日起程,坐轮船于24日下午到日本下关,然后转乘火车于25日晚到达东京。在东京车站,日本各界欢迎者如堵,演员们几分钟也难走动一步。 据许姬传著(徐国航整理)《梅兰芳传略》记述,在东京,梅兰芳演出的《天女散花》,由贯大元饰文殊师利菩萨,高庆奎饰摩诘居士,姚玉芙饰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